澧县:惠民项目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月二,龙抬头,正是一年春忙时!澧县宜万乡福新村村民胡斌一大早就忙碌起来,邀请四邻乡亲为自己的二间三层小楼进行装修,修建车库、硬化晒坪、封闭阳台、接通自来水……
胡斌是个孤儿、父母早亡,十几岁的他吃着百家饭长大!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外出打工、跑运输,如今腰包鼓了起来,本打算在县城买房过城里人日子,却改了主意,在老宅基地旁新建了楼房,买了新车搞起了生猪运输,扎根农村再创新业!
在澧县,像胡斌这样恋村不恋城的农民越来越多,因为农村环境变美了,办事不再折腾了,休闲娱乐健身比城里还方便了。村民都在说,农村还比城里好。
2013年,澧县成为湖南省农村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首批试点县之一。两年来,省财政为其投资450万元、县级配套250万元、社会捐赠300多万元,惠及12个乡镇150个村31万农民。这些资金用于保洁农村公路,管养62个农村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搭建11个村级便民服务平台。
环境美了,人们恋村不恋城。吃的是自种的环保蔬菜,喝的是干净的自来水,吸的是新鲜空气,乡村道路路旁都植上了杜英树、小叶樟,路肩铺上碎石,管养得干干净净,也没有城里的拥堵……说起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带来的变化,村民脸上露出笑容。
随着这两年国家财政对农村投资力度加大,特别是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推行,澧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直接补贴3-5万元,用于添置小型设备和发放管养人员工资。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养的模式改变了,村里有了专业保洁队,新建了垃圾池,每周清扫1-2次,每个集镇的垃圾都实施了无害化集中处置,昔日脏乱差的现象彻底好转,农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不少,就连烟头也不随便乱扔了。
试点使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公路管养、垃圾清运、环境保洁方面有了保障,环境越来越美。如今,澧县34个乡镇(街道)中,跻身省级生态乡镇行列的就有28个,国家级的1个了。
烦恼少了,村民办事不折腾。在试点中,澧县把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村进行“一站式、多功能”村级服务平台试点,构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供民政、计生、社保等行政代办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办结在家门”,村民不再为一点“小事”折腾。
涔南乡东田村2013年着手筹建便民服务中心,腾出专门的办公室,配备专用电脑,服务内容和服务制度上墙,还建立了QQ群,村民有什么需求,可以在网上留言。村干部实行全天候轮流值班,主动服务。一本厚厚的《东田村便民服务登记台账》记载着惠农补贴信息变更、遗失代办、新农合报销等大事小情。
村民汤阳结婚后一直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电子厂上班,每次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都要在澧县与东莞之间奔波,耗费钱财不说,浪费时间也不少。去年腊月,汤阳两口子春节没能回老家,尽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快到期了,但一点没着急,因为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能为他解决。村会计王先国初七一上班,就拿着寄回来的照片,到乡计生办给办妥,几天后汤阳便收到了。
快乐多了,健身就在家门口。如今,许多农活都由机械化种植代替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农民休闲时间多了,如何让他们在生产之余享受更加健康的精神生活?这在澧县已经不是问题。瞧,梦溪镇阳育村村民有的在图书室看书读报,晚上村里的太阳能路灯亮起的时候,有的在村级广场健身、有的在活动室唱歌跳舞,有的在家观看数字电视……。
他们,已经和城里人一样,不仅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多彩!这都搭帮实施的“乡村通”道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书屋、“一事一议”奖补、“村村响”、农村数字电视下乡、农村村级公共服务试点等一批批惠农项目的实施,使农民兄弟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