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着力改善民生支持四项转型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5年07月09日 10:26 【字体:

  近2年来,津市市对接上级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拓展筹资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力支持了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等民生事业转型,让数万群众在转型变革中普遍受益。

  1.支持社会救助向“普惠型”转变。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助推社会救助由“特定型”向“普惠型”转变。普惠对象由原来主要针对“最可怜的人、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覆盖,先后对城乡18121名特困对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资助12343名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7528名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时,改造各类棚户区16个、救助住房困难群众8400户,援助“零就业家庭”再就业1871人,扶持自主创业2158人。

  2.支持社会养老向“造血型”转变。积极探索了财政主建、项目帮建、部门援建、党费助建、社会捐建、社区和个人自建等多项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模式,推动社会养老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5个、托老机构23个,集中养老2500余人,社区日托养老覆盖近5000人,使高龄群体社会养老有了永续保障。

  3.支持优抚安置向“主动型”转变。按照培训服务在前、就业保障在先、权益维护跟进的思路,着力支持优抚安置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支持建设高标准就业培训中心,分别开设市场营销、生产管理、机械加工、农村实用技术、社区管理等28个专业,累计培训复退军人800多人次;支持自谋职业、劳务输出、指令安置等就业新模式,扶持自谋职业495人、劳务输出500多人次、指令安置225人;支持打造惠军新平台,先后将389名困难退伍军人家庭纳入城乡低保,为137名下岗退伍军人安置再就业。

  4.支持社区建设向“开放型”转变。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按照“连续建、分步建、梯次建”思路,通过外引内联、上拨下筹等途径,共计筹资3000多万元,支持社区建设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先后建成了23个社区服务平台,每个社区办公面积都在300平米以上,分别建有社区党校、市民文明学校、人口计生学校“三校”;配有电话机、电视机、影碟机、计算机“四机”;设有党建栏、科普栏、法制栏、服务栏、公开栏“五栏”;备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居民服务室、警务室、阅览室、微机室“六室”,实现了居民办事不出社区,服务需求不出家门。


津市着力改善民生支持四项转型

997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