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财政勇当深化改革“急先锋”
九州生气恃风雷,芷兰吐芽催新貌。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常德市财政乘势而上,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奏响了改革新华章。
下好预算改革“先手棋”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财税改革的先行者,2015年市财政从完善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完善预算体系。自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破冰试行, 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2015年将城建投、经建投、广积米业、财鑫担保集团等17企业纳入了编制范围,明确对国有独资企业继续按净利润15%的比例确定上缴额度,对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当年国有股权(股份)投资收益全额上缴。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形成了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实现了“同步编制、同步审议”。同时市财政部门加强了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衔接,增强了财政统筹能力。
推进预决算公开。2015年市级全部220家预算单位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2014年已经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的115家一级预算单位公开了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涉密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专项资金由60项扩大到70项,部门预决算公开到了最末一级的“项”级科目,并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突出完善资金管理制度,2015年市财政共制定或修订了沅澧水一线大堤除险加固专项资金、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财政补助奖励资金等11个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更好地规范了专项资金管理。突出绩效管理,对市级93个200万以上的重点专项资金实行了绩效目标管理,资金评价总额增长94.7%。结合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市财政化零为整,精简整合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从1000多项压减到300项,同时规范审批流程、严控项目资金使用,通过进一步细化举措,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战
2015年,市财政积极适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规定新要求,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市本级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松绑市场的同时,切实防范债务风险,闯出发展新天地。
清理划分债务。市财政集中开展了为期5个多月、三个阶段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上报工作,锁定了政府性存量债务;在此基础上,划分政府和平台公司应负担的债务。同时建立债务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地方债券,缓解即期偿债压力。
探索推进PPP模式。市财政积极跟进上级PPP模式融资政策,初步建立起了我市PPP项目库,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三年内可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2015年已到位8亿元;加大PPP示范项目申报力度,常德市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湘雅常德医院、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分别纳入全省第一、第二示范项目笼子,总投资达153.3亿元。
规范债务管理。市财政建立债务轧口管理机制,坚持政府性债务资金专款专用,严控新增债务,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公益性项目融资必须经债务风险评定和规范性审核后方可实施;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逐步将政府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开启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探路灯
常德市武陵区府坪街道新村社区,宽敞明亮的大堂、干净整洁的日间照料室、反应快速的呼救中心等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这是2015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试点项目的一个缩影。自2014年年底市财政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正式启动以来,2015年市财政局集中调度,紧锣密鼓,政府购买服务快马加鞭,进展顺利。
专题调研谋开局。为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平稳开局,市财政部门及时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市本级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试点方案等,并于2015年5月、7月、8月多次到试点单位对试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调研督导,针对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配合,促进试点工作按进度推进。如今保障房后续管理、养老服务、城市公共设施维(养)护、财政投资项目造价咨询、环境监测、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7个试点项目按照购买服务合同正在推进实施。
出台目录明方向。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内容,为各单位选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编制购买服务预算提供依据,2015年10月份开始市财政部门专题研究部署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制定工作。结合前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市财政部门参照省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于11月出台了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第一批),该指导目录包括了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服务、技术服务事项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等5类,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事项,为更好的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奠定了基础。
改革新情怀,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呼应民意,备受关注。市财政简权放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