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2017年1-7月财政工作亮点纷呈
前七个月,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主动抓收入、促发展、推改革、强监管、防风险,各项财税指标和既定工作任务都顺利地达到了序时目标,亮点纷呈。
一、财政收支高于预期。1-7月,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7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62.64%,比去年同期增长14.12%,增速在全市九个区县市中排名第四。非税收入占本级收入比重逐月下降,6、7月份环比连续两个月分别下降了0.22和1.9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3869万元,其中民生支出188171万元,占80.46%。
二、支持发展持续加力。年初一般公共预算安排5.82亿元,重点用于农业、城建、工业及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等领域,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6.1亿元用于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及市政维护等方面。对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9亿元,同比增长10%,全力支持“五大会战”项目建设。组织专家进行PPP项目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价,将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占比不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认真落实企业减负政策,降低涉企中介收费、规范部门收费。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就是培植财源的理念,1-7月共完成预结算评审项目262个,审减资金1.84亿元,审减率21.42%。
三、民生提质再上台阶。积极落实干部职工各项政策待遇8745万元。198个村村级运转经费平均提高到16万元,93个社区分三类保障达到16—20万元,安排村、社区惠民项目资金1173万元。调度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按照全县农业人口人平6元的标准安排精准扶贫配套资金450万元,继续注入扶贫风险补偿资金200万元,对有生产能力和发展愿望的1.1万贫困对象,集中开展产业扶持。县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13万元,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和孕产妇产前筛查。筹集资金4500万元,全力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城区学校扩容提质。
四、财政改革纵深推进。镇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了从实施方案到会计核算、代理银行、资金支付、财务管理等“1+4”的制度框架,构建起银财互联电子化支付平台,“乡财县管乡用+镇街代理国库”的新改革模式成功运行,支付效率大大提高,彻底实现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改革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录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工作人员25名,集中统一征税,有效提升了征收效率。成立了澧县公务用车管理中心,出台了《澧县公务租赁用车管理试行办法》,公开招标确定3家社会租赁汽车公司做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租赁用车定点服务商。
五、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完成11项8314万元重点专项资金预算细化,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由财政部门下达批复并监督执行。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财政总决算、政府预算和全县所有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操作电子化、全过程监管网络化,资金节约率提高到8.56%,地方产品采购比重提高到80%。公开招标确定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评价中介机构,绩效评价的权威性、专业性得到提升。结合“雁过拔毛”专项整治,加大了对一事一议、精准扶贫、重点项目等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并将违规问题线索及时报送县纪委。积极参与“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汇总整理澧县民生资金公开目录共271条。严格划分部门监管责任,将“一卡通”惠民补贴数据采集、录入的主体职责移交到相关职能部门,改扶贫资金财政农业股报账为扶贫办报账。及时准确地清理、上报了全县100多家单位政府性债务和平台融资公司债务,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原始依据。
六、两个责任落实有力。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紧扣财政职责和工作任务开展交心谈心、主题党日、廉政党课、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并将落实情况按照见人见物见细节的要求定期实行双报告。梳理了财政工作各环节、各流程、各岗位风险点,搭建起“1+9”的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坚持执行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审核备案和拒收收红包礼金等规定,6名中层骨干代表在电视上做出公开承诺,出台了《澧县财政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3个股室积极参与了全县“百股大评议”活动,为全局“纠四风、正行风”做出了表率。两个责任的夯实,成为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