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财政:多措并举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财政资金安全是财政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财政干部安全的保障线,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澧县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逐步建立了规范的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有效规避了资金管理风险,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作。
一、领导重视,为资金规范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澧县财政局始终把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乡财局、支付中心、国库股、监督股等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领导小组人员学习了有关资金安全规范管理的22份文件。将德才廉备的优秀人才优先安排到国库股、支付中心等工作岗位。
二、建章立制,为资金规范管理保驾护航。为强化责任,有效预防和治理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了工作人员配备和轮岗制度、个人岗位责任制度、对账制度、印章使用保管制度、档案保管制度、专户管理制度、澧县工资发放管理办法,编制了财政资金拨付操作流程。今年,又先后出台了“1+9”的《澧县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和《澧县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办法》。这一系列制度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财政资金规范管理,安全高效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
三、推进改革,为资金规范管理创新措施。一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县168家部门预算单位(含独立核算的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镇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于今年5月份正式全面铺开,建立了从实施方案到会计核算、代理银行、资金支付、财务管理等“1+4”的制度框架,构建银财互联电子化支付平台,“乡财县管乡用+镇街代理国库”的新改革模式成功运行,支付效率大大提高,彻底实现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改革目标。非部门预算单位也以代理方式纳入了支付体系管理,社保资金、惠农补贴资金以及其它原由单位开设账户管理的专项资金统统进入“笼子”,真正做到了“全单位、全资金”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二是强力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出台《公务卡消费强制结算目录》,联合县纪委对公务卡办理和消费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公务卡改革稳步推进。公务卡的推行,现金使用量从推进前每月不低于1600万元下降到现在每月的200万元左右。三是推行会计核算信息化,开通国库大额资金拨付、调度短信提示功能。所有账务处理均采用网络信息处理。为跟踪大额资金流向,单笔支出额度超过50万元时,资金拨付及调度的时间、资金额度、收款和付款单位账户及账号等信息将以短信通知局分管领导、国库股股长、经办人员,有效规避了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四、监督核查,为资金安全运行构建防火墙。一是开展不定期检查。在6月份全省财政局局长培训会结束后,局长立即召开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专题会议,决定由监督检查股牵头,对帐务处理、资金账户余额、印章管理等进行一次突击检查,并要求以后每月都要不定期组织一次检查,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二是将稽核关口前移,完善事前、事中稽核。每个季度对支付中心内部印鉴、U盾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稽核,详细登记印鉴管理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建议。稽核重点项目资金拨付是否有投资评审报告和项目合同书,政府采购资金是否提供政府采购合同,收款人名称和账号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超项目进度拨付。网上密切关注各预算单位资金计划申报和使用情况,加强与主管业务股室衔接,对授权支付额度大的预算单位,跟踪检查其资金使用情况;对计划结余数较大的预算单位,严格控制其下月申报计划额度,避免网上积压沉淀用款计划和预算单位一次性拨付大额资金,防范财政资金拨付风险。加强财政和银行之间点对点的业务对接。要求银行在每月第五个工作日前,向国库股报送上月的财政资金银行存款对帐单,会计人员根据对帐单与单位银行存款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建议。加强涉农打卡资金跟踪核查。要求邮政银行收到打卡资金后,一周内打卡到户(特殊情况除外),防止打卡不及时、积压涉农资金、大额资金被转移等现象发生。国库股每月终了向监督股报送资金和指标自查表,监督股对照自查表不定期对财政资金运行情况、会计做账结账情况、银行存款余额进行抽查核对,并将审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三是强化事后监督检查。整合监督资源到预算单位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重点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