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财政推行“一三五”做法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9年11月12日 10:32 【字体:

  2019年来,津市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致力绘就一幅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画卷。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津市财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推行“一三五”做法,取得了上级认可、群众受益的良好成效。

  “一”,即一个步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参与编制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既服务大局、强化财政担当,又规范管理、发出财政声音,努力做到了三个统一:统一共识。确定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仗,由财政为主筹资担起保障责任。统一规划。在划定“一环两片”的基础上,确定各镇街的屋场计划、庭院计划和改厕计划,统一奖补标准,规定经费标准,做到整治规划有边、财政保障有底。统一步子。确定由各镇街为主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验收,财政奖补按期到位,确保乡镇街道、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步调一致、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即三个创新激活人居环境整治要素。坚持因势利导、因事制宜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着力调动参与各方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资金投入创新。按照“先建才有补、先进才有奖”的原则,在预算安排专项3000万元的基础上,拿出406万元用于考核奖励。同时,对于建设进度过慢的,责令限期整改。在这种投入制度安排下,各镇街只有加大工作力度,抢先完成整治任务,力争获得奖励资金。否则,既要问责处理,又要损失奖励资金,有效激活了镇街的主体动力。二是整治模式创新。在项目推进中,为解决村居畏手畏脚、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强化了对村居的放权管理,推出了“四自两会三公开”制度,即由村委会、理事会全程主导各个村居的屋场建设、庭院建设,项目建设实行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同时要求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同时,支持简化财政评审、采购程序,减轻基层负担。支持村级组织、农村工匠带头人承接小型项目工程,有效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由“事不关己”转变为“人人参与”,村居筹资投劳的积极性获得有效激发。三是工作机制创新。将原先试点推进的“绿色存折”制度面向全市推开,全域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行体系,为51个农村村居建设了垃圾分类回收屋、绿色存折兑换点,配备了垃圾回收车,选聘了保洁员,为每个农户配备了三桶一筐、热水凼,并按每个村居每年5万元的标准落实运行经费,确保了绿色存折制度全域运行推广,得到了农村群众一致好评。

  “五”,即五项管理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坚持做精做细管理工作,做到既保障重点又提升一般,既注重当前又兼顾长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一是整治计划管理。实行计划“一上一下”管理,让计划符合实际。由镇村摸底上报改厕计划、屋场计划、庭院计划,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牵头组织复核下达整治计划,形成全市整治工作一盘棋的局面。二是建设标准管理。坚持整治工作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坚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彰显乡村自然本地特色,致力建设农村田园风光。严格执行“三清一改”的要求,确保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三是资金监督管理。实行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评验收,根据工作进度和考评等次,拨付奖励资金;每半年组织一次项目验收,据实拨付建设补助。同时,对整治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严格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强化资金使用的公示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防范腐败问题发生。四是耕地资源管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对空心房整治增加耕地所获得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所在村居,增加村居的资源收益,用于补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五是村民自治管理。着力后期管护上建立自治管理体系,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推动自治管理。由村居牵头,选举有影响力、有责任心的屋场长,制定村规民约,张贴至每家每户,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工作,建立月评季奖机制,对评选出的五星级农户,在村部公示栏上张贴红旗,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卫生不合格的,亮黑旗、晒面子,通过正反激励共同维护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津市财政推行“一三五”做法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1051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