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只争朝夕 牢记使命不负韶华――桃源县财政投资评审开拓奋进纪实
回眸“十三五”,桃源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定党建工作的统领地位,把党建贯穿业务方方面面,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持之以恒地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有的放矢地打基础、勇探索、优服务,在提质增效的征途上迈稳步、不停步、不断新进步,高效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财评工作连续5年位居常德市和湖南省先进行列。该中心2016年被湖南省财政厅评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共青团常德市委员会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20年被共青团桃源县委员会授予“桃源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被市、县财政部门作为“湖南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向省里推荐。
一、坚定信仰,不忘初心,展现财评担当。
信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和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和幸福的源泉。桃源财评人自觉坚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胸怀报国之志,心存感恩之情,立心以公、敬民以忠、理事以勤、律己以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奔跑。
不管业务工作多忙,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微信群和“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健全全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严格制度设计,通过廉政风险点自查、例行谈心谈话、提醒谈话、“两同时”谈话和廉政谈话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了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工作氛围。
始终坚持用党建统领促进各项工作,用青春和汗水描绘着财政的美丽,用真才实干谱写着生命的华章。该中心的同志们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来到十八洞村学习体验,还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的精彩场景和故事,详细了解了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经验做法,实地感受了十八洞村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把主题党日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到了扶贫工作和志愿服务现场,提出了“财政助力乡村振兴”的口号,以联系帮扶为契机进行了村情民情调研,因人施策、因地施策,积极探索助民增收的路子,为新农村建设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相关做法在湖南财政风采大赛中获奖。
人勤春来早!2017年12月8日,该中心的同志们来到黄安开展主题党日和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慰问该村困难群众,指导该村成立了“黄安生态种养合作社”,从此和该地结上了不解之缘。志愿者们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想,紧紧围绕“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世纪命题”和“时代课题”,开始了真情志愿服务。三年来,志愿者们积极支持黄安村紧跟黄石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带领全村群众为黄石湖畔的振兴而奋力奔跑。积极协助村里对接政策,以黄石湖生态农庄为依托,注重农耕文化和乡土元素,文化旅游和生态种养齐头并进,确立了“合作社+农庄+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特色农产品,合理设计农活体验区,把该地打造成乡村休闲度假地和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合作社400亩水果基地2021年将量产,牲畜家禽养殖基地建设初具雏形,以“鱼文化节”为核心的文旅餐饮产业、以贺龙元帅革命题材为灵魂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黄安产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正在形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黄石湖畔徐徐展开!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财评人的担当!
二、立足本职,开拓创新,突出财评风采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服务对象多,社会关注度高,风险压力大。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和县委“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等战略的实施,项目建设大会战相继启动,上百亿的项目陆续落户桃源,县委县政府对财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财评“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五加二,白加黑”是工作常态,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这群青年人并没有丝毫怨言和后悔,始终以只争朝夕的态度,默默付出,务实作为,通过创新评审模式、评审理念和评审机制,财评信息化打开了新局面,“联合评审”取得了新突破,“三个三”的管理机制呈现出新亮点,近5年评结项目近4000余个,审减节约资金近30亿元,增收节支效果十分明显,财评工作连年位居常德市区县首位和湖南省先进,工作经验先后在《中国财经报》《财政评审》和《湖南财政》等媒体上刊发推介,并多次在全省全市财评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财政投资评审已成为桃源县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有力规范了项目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一)创新评审模式打开新局面。作为基层的财评部门,身处各级政府投资项目落地的叠加区,工作任务更繁重,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与事权相匹配的机构设置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保障。实践证明,以财评部门编制内专家为主的联合评审模式是发展趋势。目前该县形成了外聘专家、在编人员和入库中介“三足鼎立”的专业人才格局,联合评审的承接能力和时效性大幅提升。
(二)创新管理平台破解“老大难”。以当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为契机,实现财政投资评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财评云”大数据,实时分析和动态监管项目情况,切实破解评审项目跟踪难、评审绩效评估难、评审流程规范难、评审工作衔接难、评审资料归档难、评审风险防控难和项目统计分析难等“老大难”问题,进一步拓展财评服务预算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三)创新评审机制规范新职能。一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财评工作风险高,必须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把法纪规矩挺在前面,把作风建设固化为常态化的规定动作。梳理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环节,制定预防应对预案,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学习,健全《岗位责任制》《集体会商制度》《工作回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严明奖惩措施,打造一支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财政投资评审队伍。二是强化外部监管机制。财政内部加强与预算管理、国库支付、政府采购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财政外部加强与发改、审计等部门联动配合,强化财评报告作为预算控制、招标采购和资金拨付依据的作用,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改变财评中心与其他利益主体“单打独斗”的局面。政府层面进一步强化制度设计,强力推动《桃源县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桃源县本级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变更管理规定》等项目建设相关规定的执行落实,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着重从源头上加强管控,搞好项目的可研估算、方案论证、设计概算等项目前期管理,精准编制施工图预算,严格规范增补变更程序,控制变更规模和幅度,从而实现“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的目标。严格落实五方责任主体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同时,让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审计部门对财评工作的监督常态化,确保评审质量,全方位防控评审风险。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评先提拔上给予高看,不让先进的同志坐冷板凳,不让优秀的同志寒心;坚持“同工同酬”原则,将劳务派遣的专家参照在编人员,实现同工同酬。
三、奋勇“逆行”,决战疫情,汇聚财评力量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危及着全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宗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声令下,财评中心的同志们积极响应,“逆”流前行,奋战一线,参与到这场特殊的战役中。高速路口、单位院落、社区、小区门口,处处都有他们亮丽的身影。迎着凌晨4点的日出结束当天的执勤工作,一碗泡面下肚转身又继续奔赴新的战场……即便再苦再难再累,也丝毫动摇不了他们为人民筑起道道防线、层层堡垒的决心。2月中旬,为安全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该中心的同志驻企一月有余,严格贯彻县防疫指挥部“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精神,指导飞沃新能源公司制定复工复产措施,帮助企业正常高效运转的同时,还制定了人性化招聘策略,解决该公司“招人难”,本地人员“务工难”等一系列难题。作为财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负起了时代责任,展现了时代担当!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桃源财评人将重整行装再出发。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虽然前进的道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考验着追梦人的智慧和耐力,但“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抱定“人民群众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的决心,就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