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五链”建设打造稻米全产业链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21年08月10日 15:42 【字体:

近年来,澧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稻谷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种植链、优化服务链、拓展加工链、延伸功能链、打响品牌链,全力加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县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种植链加强种稻奖励,压实种稻责任,强化种稻保障,有效稳定稻谷种植的面积。一是以奖励促种植。落实农民直接补贴不讲条件,加大农业三项补贴投入,降低农民种稻生产成本,有效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兑现上级奖励资金不打折扣,粮食生产连续四年获全省先进,粮食大县上级每年奖励达2500多万元,全部用以补贴奖励稻谷种植。本级筹措资金不遗余力,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县镇两级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仅2021年全县整合筹措资金4500多万元,支持稻谷种植。二是以责任促种植。把粮食生产作为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展,让群众对稻谷生产重要性及各项奖励政策等家喻户晓。落实责任制,将稻谷生产指导性计划分解到镇(街道)、村(社区)。各级主要负责人递交粮食生产责任状,纳入全年绩效单列考核。2021年完成早稻面积29.5万亩、集中育秧面积10万多亩,超额完成任务指标。三是以基建促种植。加强产粮功能区建设,重点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粮油高产创建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财政补助力度,近三年项目资金总投入7.6亿元,有效提高了全县稻谷生产能力。通过多措并举不懈努力,全县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左右。

优化服务链。近三年,县财政投入1.27亿元用于稻米全产业链服务。一是购买专业化的育插服务。坚持政府补贴和农民购买相结合,推行育秧、插秧服务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市场化、商品化、机械化。2020年全县早晚稻、一季稻育插面积达16.17万亩,病虫害防治50万亩,政府购买服务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提升规模化的收储服务。近三年,财政补贴2597万元,用于种粮大户仓储、烘干设施建设及配套设备购置。2020年全县粮食日烘干能力达4000吨以上,仓储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9%10.1%三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积极支持稻谷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近三年县财政补贴优质稻订单种植和新技术推广620万元,有效提升了稻谷种植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强化稻米产业的保险服务近三年县财政对稻米种植保险补贴3763万元,稻米承保数量达216.6万亩,为广大农户扫除后顾之忧,稻谷产业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拓展加工链。近三年财政投入1655万元,用于补贴稻米加工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改造、生产线升级,投入555万元用于科技研发。目前全县稻米加工企业4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销售收入达1000万以上的有10家,“洞庭春”米业与隆平高科、克明面业两家上市企业联姻,年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5500万元。2020年,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60万吨左右,主要以洞庭春米业、湖南锦绣千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腾宏米业、澧县华鑫粮油购销公司等四家大型加工企业为主,产品主要有“城头山大米”“金洞庭”等粮食品牌,加工大米主要销往广东、上海、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市,年外销20万吨以上。

延伸功能链。依托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特色餐饮等多种功能,实现稻米产业与田园休闲、文化旅游、研究学术等产业融合。近三年,澧县共投入资金3150万元用于支持与稻米相关的旅游休闲农业开发。“稻田+”立体种植模式在全县得到示范和推广。城头山景区依托古城文化、稻作文化,不断推进当地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旅融合,绿之源生态农业、大美绿色家园获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澧水漫游回归自然”精品旅游线路等农旅融合示范试点。通过延伸功能链,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益。

打响品牌链。近三年,财政投入资金5601万元大力支持澧县优质稻米品牌建设。以洞庭春米业、锦绣千村和腾宏米业为龙头,成功打造了“城头山大米”“原味澧州大米”“钦膳有机大米”等品牌,“城头山大米”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2019年县政府启动“澧州米店”项目,先后在全国建立50多家分销店销售“城头山”优质大米,销量可观,2020年,在普通稻谷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优质稻仍保持巨大的优势,平均每亩增收400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澧县“五链”建设打造稻米全产业链

2030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