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财政:五步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激活财政管理新动能
在财政资源紧平衡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交织的背景下,桃源财政以零基预算改革为突破口,聚焦“破基数、强统筹、提效能”主线,分五步走系统重构预算管理体系,推动财政资金从“粗放分配”向“精准保障”深度转型,激活财政管理新动能。
清家底:五张清单摸透财政资源
面对财政资源底数不清、保障错位的难题,桃源财政以“五张清单”为突破口,全面梳理重大事项、收入来源、银行账户、资产资源和整改问题,穿透式扫描财政资源总量与结构。针对审计发现的12类问题,建立“问题销号—源头堵漏—长效监管”闭环机制,盘活闲置资产23处、低效资金3000万元,实现“资源底数清、保障缺口明”。
优结构:双向破基重构保障格局
为破解传统预算“基数依赖”,桃源财政刀刃向内推进双向改革。一方面,全面清理到期政策9项、整合碎片化项目117个,压减低效支出4445万元,腾出资金优先保障县委“十项提升工程”;另一方面,创新部门预算编制模式,建立人员经费据实核定、运转支出分类定额、事业发展与战略部署挂钩的“三挂钩”机制,推动财政支出从“保基数”转向“保战略”。
强统筹:三维聚力激活资金效能
针对专项资金“小散乱”问题,桃源财政构建“横向整合、纵向贯通、动态调控”的统筹机制。横向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农口、应急等12类专项资金,集中支持粮食安全、灾后重建等战略项目;纵向建立“财政—部门—单位”三级联动机制,2024年收回沉淀资金1.2亿元全额兜底“三保”支出;动态推行“单位自有资金先用、财政补缺”原则,倒逼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守底线:五级序列筑牢风险屏障
为防范“三保”失守与债务风险,桃源财政构建刚性约束与智能防控并重的安全体系。严格执行“三保→偿债→大事要事→一般事业→其他”五级支出序列,前序未保障后序不安排,确保“三保”支出足额落实;同步推进债务化解攻坚,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努力将债务率稳定在安全区间。
立长效:四梁八柱夯实制度根基
为巩固改革成果,桃源财政着力构建标准化、绩效化、协同化的制度体系。确定支出定额标准,覆盖人员经费至公共服务领域,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建立“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绩效闭环,2024年优化低效资金7718万元;联合审计、纪检部门开展专项行动7次,推动问题整改与制度完善双向发力,形成“制度管钱、绩效导向”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