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试点工作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2年05月18日 15:22 【字体:

  近年来,为推进全省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试点县的改革工作,汝城县财政局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和绩效等管理环节,制定了一套适合该县理财工作的预算标准化管理模式,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由核算管理型向预算管理型转变。

  一、明确预算标准化管理工作目标

  通过完善预算编制办法,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准确性、全面性,实现预算编制与执行、决算的无逢对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开展乡镇财政所实施资金监管,实现预算执行与资金监管同步实施;加快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管理从注重资金投入转向注重支出效果的管理,从而完善我县乡镇预算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

  二、抓预算编制环节,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明确预算编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编制方法上坚持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确保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增强预算编制的约束力;编制手段上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细化编制,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编制标准上按人员工资福利、公用经费、项目建设分类制定编制要求,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编制程序上按“二上二下”的原则,增加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2、预算编制过程注重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测算关。掌握乡镇的基本情况是实行零基预算的基础,是指导乡镇编制预算的前提。该县制定下发了测算表格并统一了填报要求,具体包括乡镇基本情况表、各项收入明细表、各乡镇支出情况表,乡镇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预算表等。乡财局通过统计、对比、汇总各乡镇数据,结合上级政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等要求,科学合理的测定公用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标准,乡镇收支平衡的可行性,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二是把好指导关。印发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制定预算编制格式,通过业务培训,规范统一预算编制的标准、程序和填报要求,有效提升乡镇预算编制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局领导、股室长联系乡镇制度,及时到所联系乡镇指导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检验预算编制的形式、方法、程序、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经费支出编制是否与乡镇承担职能与经济发展计划相吻合,项目建设是否可行,及时纠正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预算编制规范、数据精准。三是把好编制关。首先,是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其次,是综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再次,是确定经常性支出编制顺序。最后,是规范编制程序。严格执行“二上、二下”编报程序。乡镇财政根据财政局下发的指导意见及编制标准,指导乡镇党政机关、所属站所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建议方案,收集并审核汇总;经报请乡镇人民政府,向各预算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各预算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部门预算草案;乡镇财政部门汇总编制预算草案,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经批准后下达各部门的预算,同时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

  三、强化拨付程序管理,抓好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监管性。

  1、实行预算指标信息化管理,确保乡镇预算执行到位。以用友财政管理软件为手段,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理、一卡通发放等乡镇财政核心业务的资金全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付,实现“一个漏斗向下”,使得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即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为全面实现预算指标信息管理创造了条件。年初各乡镇编制的预算全部录入财政指标管理系统,政府单位会计按月提出乡镇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员。财政所结算员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经乡镇长审核签字后录入远程申请支付报账系统,报乡财局审核后方可使用。乡镇财政所按资金支出性质使用当月支出指标通过远程申请支付报账系统编制直接支付或支付(授权)凭证,乡财股核实拨款依据后予以拨付,同时系统自动核减相应支出指标数。支出实现预算指标控制支出,无指标或超指标不拨付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预算支出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投入使用。

  2、围绕拨付额度和资金性质,规范乡财县管资金流程。政府单位支出账户保留少量银行存款用于乡镇日常开支,同时建立直接支付制度。通过建立乡财县管资金流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3、建立资金监管通达畅通工程,实行支出与外部监管同步实施。按照财政部有关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要求,自主开发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软件。该局充分利用软件具有数据填制、传输、存储、管理和汇总等功能,将乡财县管拨款流程与乡镇财政所资金监管职能紧密结合,实现资金拨付与资金监管同步实施。

  四、引入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1、找准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重心,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改革。修改完善绩效评价方案和工作制度,以乡镇财政经常性收支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对乡镇财政收入支出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不断提高预算资金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2、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水平。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该县以乡镇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各乡镇基本情况、预算指标、预算收支等情况引入绩效评价管理系统,不断充实原始数据。二是科学合理确定绩效评价内容和方法。确定绩效评价是以预算收支为内容,以共性标准、预算指标、往年数据、项目指标为基数,通过采取比较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合理公正评估乡镇运转情况。在收入方面,主要量化收入的构成,突出财源建设产生的税收收入,评价乡镇自身保障能力是否逐年增强。在支出方面,将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项目建设支出两大块,经常性支出评价是通过核实乡镇预算支出与预算全年指标的比例,公用经费在经常性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特别是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评价其支出是否符合预算、是否符合创建节约型政府的标准。三是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通过绩效评价检验执行年初预算编制情况,量化分析乡镇收支基本状况,健全资金监管预警机制,发布评价结果和整改要求,纠正预算执行不当的问题,大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资金管理措施,强化公共财政理念,使全县财政管理从注重资金投入转向注重支出效果的管理。


汝城县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试点工作

997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