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教育基金会奖优济困倾注助学爱心
8月24日,在汝城县2012年“爱心助学”大学生资助金发放大会上,今年考上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朱慧芳同学,获得了该县教育基金会发放的3000元资助金,并代表今年受助的244名贫困大学新生作了感恩典型发言。
自2006年汝城开展“资助百名大学生活动”以来,汝城县教育基金会就承担了“奖优济困”,资助贫困学生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汝城地处湘南偏远山区,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扶持的贫困县,受多方原因影响,贫困学生资助面相对较大。该县教育基金会在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上级教育基金会的悉心指导下,面对困难,正视现实,开拓进取,创新工作,“爱心助学”资助规模一年比一年更大、力度一年比一年更强、效果一年比一年更好,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汝城境内的特优高考生,只要能考上清华、北大就能受到重奖,家庭贫困的高考生“只要考得上,就能进得去”。同时,还保障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该县的“爱心助学”活动,对促进社会最根本、最起点的公平——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所建树的功德,发挥了他人不可代替的特有作用。该县教育基金会采取多项筹募举措,广拓资金来源渠道,为“爱心助学”活动长期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稳定原有的募资渠道,增强资金“底气”。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情系汝城、捐资助学”,今年又捐款15万元;郴州市汝城同乡联谊会现场募资91.9万元。政府牵头整合部门资助贫困生资金。该县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优势,人大、政协、监察、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公正公开,避免了重复资助、力争发挥资金的最佳效应。改革学生家长的捐款方式。该县充分运用4万多学生家长这个庞大的载体,在“捐款自愿,收款有据”的原则下,使资助捐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展乡镇和企业专项教育基金融资试点。该县先后在大坪镇、龙腾房地产有限公司试点,建立了相应的专项教育基金,效果显著,专项基金总额已突破160万元,此项关注民生的新生事物举措正向全县推广。创新资助形式,求助社会力量。该县教育基金会在走访贫困学生的调研中,实感教育基金会在资助的面和量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便向社会发起了“面对面,手牵手”的圆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今年,该县的名人企业家宋桥英等7人和郴州领秀联盟捐献了32万元,对62名特困学生进行“面对面,手牵手”资助。
据悉,近10年来,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汝城县教育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目前基金规模已达1000多万元(包括固定资产),累计资助贫困师生22800多人次,奖励、表彰优秀教师3800多人次,资助奖励资金高达890多万元。2012年,该县将以教育基金为载体,运用“爱心助学”活动平台,资助960名大、中、小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100多万元。其中,对244名受助大学新生发放资助金达72.92万元,无论是受助人数,还是资助金额都是历年之最。家住汝城县南洞光明村三组的何鑫圣同学,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该县发给其奖学金、资助金分别为5000元、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