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四举措强化“三公”经费管理
近日,宜章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加强监督,强力推行四项举措,规范和强化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并对2012年度三公经费控管不力的部门单位征收调节基金,对违规开支予以收缴,确保了全县“三公”经费总量 “负增长”。据统计,今年共对34个行政事业单位征收政府偿债调节基金200万元,收缴违规开支8.6万元。针对支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县推出四大举措强化对“三公”经费和公车使用的管理。
一是对症下药,强化制度监管。出台了《宜章县“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宜章县“三公”经费使用联合监管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对“三公”经费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同时,把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30多个重点职能部门作为今年“三公”经费公开的试点单位,占到全县单位的30%,明年再扩面到50%,后年实现100%的单位公开。
二是与时俱进,科学核定标准。针对目前乡镇、县直各单位厉行节约控制数相对较低,县财政部门专门组织了调研,并会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重新核定了符合乡镇、单位工作实际厉行节约的指标控制数,保证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开前门的方式,拧紧“三公”经费的水龙头,堵死有关单位超支“三公”经费和挪用项目经费的借口。
三是制度+科技,严格刷卡消费。该县完善了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对各乡镇、县直单位、协作银行的业务指导和督促,大力推进各定点公务消费点安装POS机,严格凭借公务卡消费清单结算、报账,从而推进公务消费透明化。
四是常态监查,强化惩处问责。为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全县厉行节约、规范公务用车管理,该县对照各乡镇、单位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厉行节约承诺书,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严格征收“三公”经费政府调节基金。对控制额度内的接待费按5%征收调节基金,控制额度外的按30%征收。对“三公”经费厉行节约执行不力的单位一把手,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和审计局集体约谈,诫勉谈话,提出整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