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加大财政投入开启文化发展新局面
2013年,资兴市科学运用财政和经济杠杆,不断加大财政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文化改革与发展,全面开启了全市文化发展新局面。
一、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科学引导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二是加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突出支持重点,优化投入结构,完善支持方式,强化引导实效,重点支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发展新媒体和新兴文化业态,努力推动广电、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积极稳妥地做好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监管工作,确保了国有文化事业资产和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二、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一是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做好农村文化活动经费需求测算,研究建立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的农村文化奖补机制,按国家规定标准保障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艺演出等活动的顺利开展。2013年,该市财政累计安排2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电影免费放映工作,共计放映电影近3000场次;安排32.4万元送戏下乡,按每场4000元标准,送戏下乡81场。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着力解决了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运行补助、公益演出场次补贴,重点安排了图书馆和文化馆馆舍面积达标补助及公共文化扶贫资金专项资金等。
三、激发文化产品创作活力。一是管好用好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研究出台了文艺人才培养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奖励办法,重点支持文艺人才培养和文化精品创作。二是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当地特色文化发展。在地方花鼓戏传承上,该市耗资16万元打造出全国戏剧优秀作品《老四维稳》;在地方文学推广上,安排85万元编辑出版《白薇文集》,为该市文学创作出树立了一面旗帜,提升了文化品位。
四、提升文化单位基本保障水平。一是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保障力度。根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摸底调查的情况,对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站、文化广场、公园、青少年宫等文化单位现有主要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不达标硬件设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为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该市财政部门会同文化等相关部门开展文化单位基本保障水平调研,认真做好运行经费及人员经费测算,研究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同时,全面完成广电设施和设备摸底调查工作,切实整合和用好了现有广电事业发展资金,彻底改变了之前广电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落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