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4年,汝城县创新服务方式,着力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农业开发模式,完善规划引领、项目推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出台激励政策。在原有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汝城县农业产业项目奖励扶持办法》,对农业产业在基地建设、设施建设、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奖励扶持。县财政预算安排各项产业发展资金1600万元,分别设立了粮食、蔬菜、茶叶、水果、庄园经济、农产品加工园等6项产业引导资金,全年整合项目过亿元,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开发,确保开发一项,成功一项。
二是注重农技推广。整合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投入200万元,开展了农民技术指导和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05期,培训人员4.6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病虫情报8期。重点培训了一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和村组技术骨干,通过能人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和扶持科技示范户550户。建立各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示范推广基地36个,示范面积6666.67公顷,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6项、新品种24个,推广面积40000公顷,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是加大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全国重点贫困县、全国蔬菜生产大县、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县和全省茶叶生重点县等政策优势和气候、区域、生态等资源优势,向上争资立项,向外招商引资,向内挖掘潜力,把政策、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发展优势。2014年,争取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农技推广补助、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13个,到位资金1200万元。提前启动“十三五”项目规划,早规划,早申报,早衔接,确保在项目争取上“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4年,引进深圳天弘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湖南长青农业和香港蔬菜商会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引入资金上亿元。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现代管理方式等农业资源要素,为汝城农产品走出去铺垫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