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财政“阳光预算”三步曲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5年06月02日 16:04 【字体: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为地方财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安仁县财政局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为突破口,就如何做好财政预算管理,着力打造“阳光预算”,走出了贫困县一条特有的道路。

  一、建立“县直单位运转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预算一步走。安仁县作为罗霄山片区贫困县,为了解决“前门少、后门多”(单位基本公用经费少、财政安排各类专项经费多)的情况,从2012年起探索试行建立“县直单位运转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县直单位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从基本公用经费和非税征收成本两方面测算单位运转成本。

  一是“开前门、堵后门”。大幅度提高县直单位基本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压减单位的专项支出。采取定员定额管理,通过具体测算县直单位前三年的平均人均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对县直单位电话费、网络租赁费等采取了定额测算,同时根据单位的职能采取了分类定档测算,确定单位的基本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同时,对单位的各种专项经费大幅度压减,压减幅度达到25%。

  二是合理核定县直单位的非税收入征收成本。非税收入成本的界定一直是财政预算的难点之一。将非税收入“成本核定”引入预算编制是核定单位运转成本的关键。通过合理测算,最终将县直单位的非税收入成本界定在10%-30%不等,并将其统一纳入单位的运转成本单独考虑安排。既提高了单位非税收入征收的积极性,又保证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结合,比较合理的确定了县直单位运转成本,得到广大县直单位的好评和赞扬。通过近几年的试行,基本上县直单位的运转可以得到保障。

  二、试行“预算编制全过程阳光透明”二步走。在规范和保障了单位的基本运转之后,面对“僧多粥少”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如何合理安排单位的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安仁县始终坚持将预算透明公开贯穿始终,除了民生配套专项资金外,对于其他专项资金是否纳入预算,一律采取“四层过滤”。

  一是实行民主听证过滤。在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时,对新增项目进行群众民主听证。不仅要求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阐述增加该项目的必要性,更邀请有关群众参与讨论,积极采纳群众意见。群众满意率达不到50%以上,不予采纳进入项目库;

  二是进行政治协商过滤。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进行政协民主协商。政协委员根据县域实际情况从经济形势新常态下的财源建设、政策导向的利好因素、税收征管措施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三是召开代表座谈过滤。在人大通过预算之前,召集相关人大代表开展座谈,初步审查预算草案,深入讨论专项资金安排。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的审查,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看紧政府的“钱袋子”,严格审查各项资金安排,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是积极预算公开过滤。及时详细公开批复的预算方案。政府财政预算除涉密内容外,财政部门在人大批准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各部门预算在财政部门批复后15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

  三、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先行”三步走。安仁县将“讲求绩效”作为预算编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不断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范围,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同步进行。在预算时申报资金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专项支出,除资金属县级配套性质以外,全部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业务主管股室不再将部门预算直接提交给预算部门,而是直接转入绩效管理部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审核,绩效目标经审核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县级预算项目库。

  二是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跨年度的项目在年度终了后),对项目进行第三方绩效评价,检查、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专项资金的依据之一。


安仁财政“阳光预算”三步曲

997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