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桂阳县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思路,积极加大财政支持、整合资源、对接项目,全方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扶强做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坚持农民自愿,结合农民特点,以需求为导向、贯穿产业链,探索“分段式、实训式、参与式”等模式,创新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服务上门、指导到田等多种培训形式。引进移动短信平台、QQ群、网络科技书屋、在线信息技术咨询系统等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精选培训对象。以专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服务产业全程从业人员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为培训主体,大力吸收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创业从业人员参与培训队伍。培训对象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同一培训对象三年内不得重复参加。
三是充实培训力量。严格按照“机构申报、县审核、市批准、省备案”的程序,选定3家培训基地、2家新农村现场观摩考察交流基地和6家实训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库,所有培训教师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重点突出实践技能,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集中培训精心制作PPT课件,力求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
四是规范培训实施。为学员免费统一编制和订购教材;建立参训学员基本信息台账,实行过程痕迹管理,所有培训资料制作成册、编辑成碟;培训完成后统一发放培训证书。严格培训时间,生产经营型累计培训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累计培训不少于7天,集中学习全部在4天以上。加强后续培育管理,建立指导跟踪服务制度,以田间学校、实地指导、进户服务等形式贯穿培训对象产业生产全过程。
五是加大财政扶持。按照生产经营型3000元/人,职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1000元每人实施财政奖补。奖补资金80%以上用于课堂培训、实训、参观交流、聘请老师等直接培训开展,其余用于调研、跟踪、信息化管理等。各培训基地建立资金使用专账,切实加大财政监督检查,真正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打造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