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五项举措”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近年来,郴州市财政改进财政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基金、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引导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设立产业引导资金。郴州市先后设置工业、现代农业、科技、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并逐年壮大产业引导资金规模,支持产业发展。市本级2013年至2015年共安排3.83亿元产业引导资金,支持企业项目近600个,特别是支持金贵银业、永兴特钢成功上市,宇腾有色、铸万友等企业顺利实施“稀贵金属高效提取及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6个、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40个,有力推动了郴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郴州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已累计拨付资金近4亿元,支持企业1000多家,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900多个。成功支持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并叠加物流保税功能。依托郴州国际会展中心平台,成功举办第二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等高品位、影响大、实效好的展会。
三是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去年9月份,郴州市首次运用基金市场化运作模式,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由市政府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及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设立,总规模5亿元,其中市本级出资5000万元。对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投资方向的中小企业,以及郴州市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予以重点扶持。这模式为郴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是建立PPP运行机制。从2015年起,该市积极推广运用PPP等新型建设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项目,助推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中,该市共有6个项目名列其中,投资总额达55.7亿元。在全省第二批52个PPP示范项目中,该市又有6个项目顺利到入,总投资额达56.68亿元。该市申报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位居全省前列。今年该市被省里列为全省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试点城市,将获得省财政厅连续三年,每年7500万元,共2.25亿元的专项补助。PPP模式有效化解了投融资难题,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五是推广政府购买服务。2015年,该市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制定下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出台2016年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和相关试点方案,采取“先行试点、稳步推开,深化改革”的方式,探索出以政府委托社和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切实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