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兴市农开办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民为本,科学调度,重规划、强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农业开发资金效益最大化,深受项目区群众的欢迎。
一、注重规划、贴近实际,为建设“民生工程”打基础。
一是勤调研,做好规划前期工作。农开办同志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踏勘,把提高群众满意度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项目设计前努力找准项目建设与群众意愿的结合点,坚持“从群从中来、到工作中去的”的工作方法,使规划设计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做到主动对接,主动向当地政府、村、组及项目区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将群众最关心、最欢迎的机耕路纳入规划中;做到服务大局,将土地治理项目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特别是融入“统筹城乡”战略规划,符合全市规划整体布局要求。二是多宣传,体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开发机制。在项目规划前,进行广泛宣传,使农发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大家结合自身需求,不断提取意见和建议,再形成综合意见供设计单位参考,由过去的农发单独进村搞规划转变为共同进村拿方案,从而营造出人人懂开发、人人想开发、人人干开发的良好氛围。三是重统筹,充分发挥“综合开发”功能。根据“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百姓宜居安居”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项目建议书。比如在进行机耕路设计时,注重与村庄道路建设相结合,帮助解决好部分项目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在进行渠道设计时,根据群众需要设置码头,方便群众取水用水。
二、强化措施、齐抓共管,为建设“民生工程”筑屏障。
一是狠抓机制建设。为切实抓好项目监管工作,我办成立了项目指挥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各标段施工工作,同时实行责任机制。严格签订责任状,对任务进行量化,逐项分解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责任。二是狠抓工程质量。推行重机制建设、重日常巡查、重群众监督、重验收标准、重考核奖惩等“五重”监管制,通过多措并举严把工程质量关,在施工材料方面,凡进场的材料、必须经业主方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能用于项目建设,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和设备,坚决予以清场;对于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业主、监理和施工方三方现场确认签字后才能进行回填。同时,定期召开项目工地质量例会,及时通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毫不留情进行返工。三是狠抓工程进度。推行“限行办结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对各标段工程要求限时办结,采取一天一小结,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名,制定倒排工期,倒逼进度表,切实强化目标责任,推动项目进度按既定目标前进。
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确保“民生工程”出效益
一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实行项目资金报帐制,坚持不让一分惠民资金从农发人手中流失的理念,严格按合同进度拨款,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二是引领规模经营。实行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后,不断改善了农田耕作条件,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实现规模种植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项目工程管护。项目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竣工移交手续。做到项目竣工,管护上马,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特点,按照“谁收益、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人员经费,及时做好清淤等维护工作,确保工程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