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三举措盘活农村“三资”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6年06月12日 00:00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宜章县力推三举措促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管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统计,2015年全县村级现有资产 57656.20 万元,全县村级集体收入6032.58万元。其中,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86个,5-10万元以上的村36个,10万元以上的村22个。
一是开发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该县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收入稳定、长期受益”的原则,引导村集体对现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资产,通过资产发包、租赁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鼓励村集体开发利用集中统一经营的土地、山岭、水面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成立合作农场或股份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发展产业,培育增量资产。该县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城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走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路子,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的原则,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经济;鼓励村集体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带动农户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特色经济;以及依托环湖、山水、田园、古镇、温泉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量资产。
三是深化改革,优化资产监管。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通过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村民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职能相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形成资本所有者、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建立健全机制,规范村级“三资”监管,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和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确保资产配置优化、安全高效。
一是开发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该县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收入稳定、长期受益”的原则,引导村集体对现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资产,通过资产发包、租赁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鼓励村集体开发利用集中统一经营的土地、山岭、水面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成立合作农场或股份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发展产业,培育增量资产。该县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城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走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路子,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的原则,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经济;鼓励村集体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带动农户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特色经济;以及依托环湖、山水、田园、古镇、温泉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量资产。
三是深化改革,优化资产监管。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通过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村民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职能相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形成资本所有者、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建立健全机制,规范村级“三资”监管,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和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确保资产配置优化、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