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财政助力贫困户挪穷窝 换穷业 拔穷根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同配合。实行“省负总责、市州组织、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政府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统筹协调、督导检查;联席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调度作用。发改、扶贫、财政、国土、住建、金融等各有关部门既要按各自工作职责各负其责,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抓好各自任务落实,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精准发力,形成合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组合拳,确保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盘棋、一个调、一股劲,为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二、抓实资金管理、惠及民生。积极筹措搬迁资金,整合扶贫专项与农村危房改造、山洪地质灾害、水库移民、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等渠道财政资金,统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相关项目建设。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工程建设正常资金需求。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禁在项目资金中列支工作经费,严查挤占、挪用、截留、贪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的行为,确保项目落地、资金安全、群众受益。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其中住房建设资金217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42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122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560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1)中央资金759.5万,(2)地方政府债劵资金1410.5万元,(3)省专项建设基金542.5万,(4)银行贴息贷款3797.5万元,(5)农户自筹290万元,共计6800万元。
三、扶持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在搬迁点选择上坚持与产业、就业有效对接,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脱贫、可致富”。一是与旅游产业对接。依托景区从事相关配套服务业;使搬迁对象能依托乡村旅游服务配套取得经济收入。二是与园区发展对接。主要搬迁到园区附近安置,使他们能在园区企业就近就业。三是与现代农业对接。通过经济能人、合作社发展。同时财政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通过互联网+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助农户节支增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庄园经济。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地区金融服务,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以及再贷款等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提供贴息贷款支持。项目建成后,可解决290户1085人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移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可由迁出前的2800元以下逐步达到4000元以上,扶贫综合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