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共享光伏“红利” 助力脱贫攻坚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7年12月22日 00:00 【字体:

  近年来,汝城县紧紧围绕“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县机遇,把光伏扶贫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行动,加快实施,探索了一条引领贫困户脱贫、助推贫困村摘帽的阳光新路子。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飞地发展、企业管理、利益分享”建设理念,突出规划引领,注重社会效益,实施“户+村”扶贫模式,让贫困村、贫困户共享光伏“红利”。一是精确论证,算好收入账。根据测算,汝城县年均光照时长约为1280小时,排全省第二,光伏项目总投资回报率为14.8%,扣除省市帮扶资金,县自主投资回报率达21.6%。结合偿还贷款、运维管理、区分自建与飞地建设等因素,研究制定了收入分配方案,预计每年电费收入960万元,扣除融资成本,可让每个贫困村年均增收42230元、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480元以上。二是摸清底子,选准受益户。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农村,精准识别摸实情”活动,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基础、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按照贫困户(村)提出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复核、建档实施“四个步骤”,优先将无劳动能力和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两无”贫困户确定为项目实施户,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因地制宜,确立项目点。坚持先废旧矿山后宜林荒山、先公房屋顶后民房屋顶、先分散后适度集中的“三先三后”原则,精心规划选址。县林业、国土、电力等职能部门与项目设计、施工单位组成选址工作组,以保障安全、入网便利、管理方便、光照充足等为前提,充分利用工矿废弃用地、村部、学校、农村公房等各种闲置资源,用时4个月,实地考察280余处,历经3次变更最终确定站址83个,其中地面站址23个装机4615KW,房顶站址60个装机3799KW,全部符合国土和林业等法律规定。

  精心组织、攻坚克难。紧扣目标要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雨季多、施工面广等困难和问题,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细化任务,打好攻坚战。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顾问,分管县领导为指挥长的光伏扶贫项目指挥部,下设施工对接协调、现场监管、物料准备、技术服务四个工作组,统筹调度各项工作。出台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项目业主,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到岗、分工到人,构建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委托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代理业主,履行建设、运营、承贷和结算等职责,注册独立核算的子公司,采用公司化运作管理项目资金。各乡镇积极配合,安排专人负责三通一平、关系协调、矛盾处理等工作。二是倒排工期,形成加速度。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采取集中审批、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等方式,以最快的时间将立项备案、规划许可、用地许可、政府采购、施工单位确定、设备采购等程序全部依法依规完成。加快办理立项备案、规划许可、用地许可、政府采购、施工单位确定等程序。坚持靠前指挥,推行“一线工作法”,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晴天不停工、雨季不误工”。紧扣时间节点要求,安排施工队伍12支,克服雨季多的天气障碍,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经常性冒雨施工、夜晚施工,加快推进地形勘测、基础浇筑、土地平整、组件安装、并网接入等工作。大坪镇2800KW集中连片建设点,创新采用机械打孔作业,加快施工进程。三是创新思维,探索新模式。严守政策底线,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积极探索“光伏+”发展模式,切实让光伏产业产出更高、效益更好。实施“光伏+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整线(片)统一规划、点线面有机结合、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将光伏板安装与房屋构造、排列形状有机结合,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实施“光伏+农业大棚”建设,在集益乡流溪食用菌钢架大棚上建站914KW,合理规避用地政策障碍,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今年4月,成功举办全省光伏扶贫项目现场推进会。努力克服补贴资金未到位等问题,由项目业主单位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先行垫付的方式,以每村1.8万元、每户900元的标准,为90个贫困村、1000户贫困户发放首批预分红,确保贫困群众第一时间受益。

  创新机制,高效推进。注重机制创新,确保项目优质高效、顺利实施。一是健全推进机制。落实统筹协调调度制度,建立“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分管领导每周调度、指挥部每天调度”的三级调度机制,先后召开项目推进会议9次、县长办公会议5次,解决实际问题87件。建立汝城光伏扶贫微信群,实现“交流沟通无代沟、统筹调度无时差”。二是强化保障要素。加强人员队伍配备,抽调14名精干力量分派到全县所有乡镇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加强资金保障,安排专项工作经费50万元,争取省级财政拨付资金193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村级自筹资金712万元,共计2850万元集中投入2016年光伏扶贫项目。统筹安排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解决全县2016、2017年项目全部缺口资金6529万元,为项目提供切实保障。强化资金监管,设立专项账户,由分管县领导、扶贫办、指挥部、代理业主协同管理资金拨付,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三是严格考核奖惩。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五比五看”竞赛活动(即比进度看形象、比规范看质量、比管理看安全、比环境看施工、比创新看效益),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把工程进度和质量关。截至目前,共下发督办令18份,解决各类问题26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单位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责任到实处、工作有实效。

  目前,汝城县2016年实施的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83个建设点全部建成投产,装机容量8414.3KW,完成总任务的100.2%。2017年第二批次装机容量10000KW的光扶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9月底,首批光伏发电预分红252万元全部发放到各贫困村村级账户和贫困户一卡通,光伏发电已成为了汝城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汝城县:共享光伏“红利” 助力脱贫攻坚

997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