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四项举措迸发乡财活力
近两年,宜章县以创建星级财政所为工作主线,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个乡镇财政所被评为湖南省2016-2017年度省星级财政所。
一、内外兼修,提升乡镇财政理财能力。一是“草船借箭”。宜章县乡镇财政所人员严重不足,该县采取从乡镇政府在职干部中选用财政所人员的办法,按照乡镇党委政府推荐、会计业务笔试、财政局面试等程序,挑选了35名乡镇干部到财政所工作,由县财政负责安排经费、乡财局负责培训、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考核、财政所所长负责管理。全县已有15个乡镇财政所人员配备达到4人以上。二是互审练兵。2018年分片开展两次乡镇财政财务内部互审活动,由各财政所所长、单位会计、村账会计采取分组轮流看账学习、实时评分、集中讲评培训的方式进行。通过互审活动,从事相同岗位的人员互相取长补短、借鉴交流,受益匪浅。三是交流学习。组织互联网+监督、“两卡两折”等专题培训活动5次,培训220人次。2018年6月组织财政所所长到全市星级财政所创建得分最高的汝城县延寿乡财政所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增强能力。
二、主动亮底,强化乡镇村级财务监管。一是开通“财政直通车”。乡镇财政所按季汇总本乡镇所辖村的项目资金情况,上报县乡财局汇总,再由县乡财局统一打印分发到各乡镇张贴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集市上悬挂的“财政直通车”公开栏上,接受乡村群众的监督。近两年,通过“财政直通车”,接受群众举报2起,确保了村级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推进“互联网+监督”。组织举办“互联网+监督”专题培训2期,采购高拍仪19台、村级财务专用电脑19台、村级财务凭证图片上传专用软件,将村级财务“互联网+监督”纳入了财政所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按季督促19个乡镇的村级财务按照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完成了资料上传工作。三是出台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会同县农经服务站,出台了《宜章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宜政办发〔2018〕13号),从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票据管理、村账乡镇代理工作、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工作职责、责任追究等方面,为村级财务管理定规定矩。
三、试点推进,全面编制乡镇部门预算。一是乡镇试编。确定白石渡镇作为乡镇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试点乡镇,合理确定预算编制表格,出台预算编制指导文件,并带领财政所所长到资兴市财政局学习,面对面指导其做好预算编制试点工作。二是培训推进。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乡镇部门预算编制培训推进会,试点乡镇作经验介绍和业务培训,将试点镇的乡镇部门预算编制资料目录纸质版和电子档分发给各乡镇,各乡镇“依葫芦画瓢”,在4月底前均完成乡镇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三是上下结合。要求乡镇在收入上将县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乡镇本级自抓的非税收入等收支全面结合,统一纳入乡镇部门预算管理。乡镇财政所对乡镇政府机关、社会保障服务站、文体广播电视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城乡建设规划环保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7个乡镇部门预算单位按照“两上两下”的要求开展预算编制和批复。
四、完善机制,高效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一是建立惠农补贴操作员备案制。督促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选择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担任惠农补贴操作员,中途更换该岗位人员需先到县财政局备案。二是实行惠农补贴限时发放机制。对需经过惠农“一卡通”平台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在完成相关公示等程序后于当月10日前到县乡财局申报发放,并负责在当月20日之前将补贴资金拨付到财政专户,以确保补贴在当月底前发放到位。三是完善惠农补贴资金信息通畅机制。县财政收到惠农资金指标后,及时通知业务主管部门办理拨款手续,注明资金为“一卡通”惠农补贴资金,县财政局、县农商行等部门对资金拨付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通过以上举措,该县今年二季度惠农补贴、扶贫补贴到户进度达到98.91%,资金发放进度达到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