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财政局:立足财政职能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永兴县财政局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开展。
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全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107.78万元。引导各乡镇(街道)和贫困村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24584名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青山垅红米”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8万,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巩固和建设种植基地6个1200余亩,确保242户699名帮扶对象每年按不低于15%的投资回报率,连续分红7年。兴邦果业综合开发示范场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通过委托帮扶,确保600名帮扶对象5年内每年人均分红不低于200元,5年后按效益风险共担原则确定分红。
二、以就业扶贫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全县共组织开展各类精准扶贫招聘会活动26场次,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95人;发放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费补助684.17万元,涉及农村就业贫困劳动力7693人。为4家培训机构、6家企事业单位和1名劳务经纪人发放培训补贴及生活费等补贴157.77万元,扶贫车间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就业创业补贴等22.4万元。举办电工、厨师、育婴员等培训班17期,培训贫困劳动力696人;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三年制招生123人,向市工业交通学校输送“两后生”17名。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基础。一方面,全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096人,现已全部完成住房建设并搬迁入住。省住建厅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指标1214户,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已超额完成农村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1362户改造任务。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续建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项目50.151公里,新建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项目51.884公里。完成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项目37.07公里,安保工程项目108公里。对全县所有露天水井进行清洗,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水质检测,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得到保障。全面完成2018年省里下达我县农网改造项目任务,全县29个省级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完成竣工验收,村级光伏电站管理、运维、第三方验收及电费结算等工作正常开展、运行顺畅。
四、以政策兜底为补充,强化基本保障。一是抓好教育扶贫“助学业”。发放学前到高中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272.86万元和建档立卡贫困生“补天窗”资助资金559.74万元。二是抓好健康扶贫“排民忧”。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金600余万元。从今年8月1日起,贫困人口住院取消起付线,并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慢病对象履约服务到位率均达100%;4类9种大病对象跟踪随访到位,救助率达到100%。县域内住院治疗贫困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10034人次,到位率100%,累计报销4115.55万元;“一站式”结算报销3759.25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1.7%。三是抓好兜底保障“解民难”。推行“应兜尽兜,应退尽退”动态管理机制,现有兜底脱贫保障户608户1152人,兜底标准292元/人·月,年保障金3504元/人。四是抓好生态扶贫“增民利”。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对31860亩涉及贫困户的生态公益林数据信息进行逐一核实,涵盖13个乡镇126个行政村的24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生态补偿资金63.72万元,贫困户护林员工资4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