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财政助力环保三项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郴州市大力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和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该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9%,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创建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该市38个省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97.4%,其中国控断面100%达标。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有序推进,亟待利用的污染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治理,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污染监测的高效性。近三年,市财政年初预算共计安排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资金4132万元,大力推进空气、水、土壤站点监测设备和实验室仪器更新,以及新型监测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污染监测的高效性,实现快速、精准发现污染物。其中,为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区域污染超标预警及污染源快速定位,利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促进精准治污,安排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在市城区建设空气质量监测小微站;为加强机动车尾气防治,安排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建设资金800余万元,有效提高机动车环境管理效率和执法能力,为城市空气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利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体系、东江湖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实现了东江湖水质远程、实时监控,有效提升了东江湖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和风险防范应急体系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污染防治威慑力。将市环保局纳入政府执法部门保障序列,其执法机构人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与城管部门一致,达到3万元/人·年。保障专项业务经费,近几年市本级年初预算都安排了环保监察执法专项业务经费,2019年提高到130万元,比2018年增长25%,有力促进了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执法设备仪器得到了及时更新,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局面,营造了“不敢污、不能污,违法排污必受罚”的良好氛围,大力提高了污染防治威慑力。自2018年起,该市环保部门积极开展全市化工行业的摸底排查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整治等十几项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76起,办理查封扣押3件,限产停产7件,移送拘留案件23件,其中行政拘留案件16件,涉嫌犯罪移送案件7件。
三是加强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减少污染存量和增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市本级共安排下达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025.9万元,在市城区实施空气质量达标网格化管理,开展空气质量小微站建设、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以及城市规划区及周边工业企业污染整治等“四大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成功创建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实现在线联网,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大力推进东江湖保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东江湖纳入全国15个重点治理湖泊之一,争取到东江湖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省资金8.5亿元和亚行贷款项目资金8亿元,共计实施91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有力促进了东江湖、湘江保护。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探索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出台了《郴州市东江湖流域水环境保护考核暂行办法》,2019年预算安排东江湖流域水环境保护考核奖励资金360万元。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市财政设立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启动了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已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与风险筛查工作,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全市土壤污染地块信息库。近些年,全市共计争取重金属及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2亿余元,三十六湾、香花岭、玛瑙山、柿竹园等矿区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持续推进,超标断面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面貌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