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郴州市财政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不断培育和壮大财源税源,推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今年1-10月,全市地方税收同比增长7.4%,在全省市州排第4位。
一是加快运作股权投资基金,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出台了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成立了郴州湘江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创新了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渠道。加快运作郴州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出资2000万元入股郴州高椅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南中启洞鉴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认缴1亿元,首期出资3000万元,开创了我市从要素招商向股权招商转型的新模式。
二是集中财力帮扶重点企业,由粗放支持向精准支持转变。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原则上对单个企业的支持不少于10万元。市本级按照比上年“金额减半、数量减半、事前改事后、修改制度规则”的要求,统筹整合原有7大类产业引导资金为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工业(科技)产业扶持资金、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文旅产业扶持资金4类产业扶持资金,将开放型经济专项、园区发展专项、综保区高质量发展专项、会展业专项整合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扩大到1亿元,专项用于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财税贡献、就业人数、科技创新、投资到位和上市融资”等要素为主要参考指标,修订完善了10个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行事后补助。
三是充分借助科技信息手段,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转变。继续大力落实全市财源建设“12条”措施,充分运用全市重点财源税源企业动态管理系统,实时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跟踪帮扶重点财源企业,积极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联合郴州电视台打造了《产经观察》栏目,学习推介外地经验做法,邀请专家为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加快推进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是强化产业资金跟踪问效,由资料评审向绩效评估转变。改变过去以审阅企业报送的资料为主的评判方式,不再以资料好坏、包装优劣来决定是否给予财政奖补。组织第三方机构对过去几年所有的产业引导资金全面深入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呈报市委市政府,并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聘请第三方征信公司,对2017-2018年获得财政奖补资金的260余家企业进行征信记录查询和综合财务分析,提高了涉企专项资金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