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构建财审联动机制 助推预算绩效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资兴市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财政局领导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构建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机制,双向发力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
一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以构建工作制度为抓手,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横向覆盖全部预算部门,纵向贯穿财政资金管理全过程,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积极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提高预算资金分配决策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公正性。近年,资兴市按照出台《资兴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资兴市绩效监控管理办法》《资兴市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资兴市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文件,从源头规范绩效管理,夯实绩效管理“四结合”基础,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重要参考依据,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市180个预算部门单位及时、完整、规范地申报了绩效目标,并陆续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开。
二是强化整改共抓机制。近年来,财政、审计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及审计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如“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结果未得到实际运用,项目绩效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财政与审计部门加强协调沟通,立足各自职责,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市财政利用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及政策跟踪审计成果,并梳理分析审计监督和绩效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常见问题、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措施,督促落实问题整改,实现“财政管理+审计监督”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审计监督效能。
三是探索建立信息共享。财政、审计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合理确定重点绩效监控、评价和审计项目,避免重复检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财政部门主动向审计部门报送年度重点绩效评价项目及方案,并将上年度审计出问题的项目作为绩效监控重点。审计部门将预算部门(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同级审计范围,及时通报审计检查结果,双方互通工作计划和落实事项,解决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市财政局在筛选市本级2022年重点绩效监控、评价项目时,在规范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征求审计意见,将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性住房、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金建设等10个项目,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等10个预算部门列入财政重点监控或评价范围,实现了重点评价资金占市本级预算支出的45%管理目标,较2021年提高了44.9%,重点评价项目个数占比也提高了一倍。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压实各部门单位责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及覆盖面,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四是坚持优势互补原则。立足财政部门“把关守口”职能和审计部门“经济卫士”定位,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工作面广、财政财务管理专业、协调部门较为有力以及审计部门专业力量强、监督手段多、审计结果权威性高的优势,探索构建财审协同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新局面。市财政借助审计监督的优势,及时开展了2021-2022年年初预算股室代编代列项目绩效管理业务。有效解决了“绩效管理覆盖面不够宽,未实现年初预算全覆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