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财政:多措并举推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汝城县财政局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方式,做深做实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有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有力推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步。
一、优化工作举措,增强绩效工作意识。一是大力宣传绩效工作理念。为加快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绩效理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汝城县财政局在传统业务培训和信息宣传基础上,广开渠道,多举措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二是明确绩效工作职责。出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明确“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谁批复资金,谁批复目标”的绩效管理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了绩效主体责任,切实转变了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了绩效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积极组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参加各类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和业务培训,通过常态化培训,推动绩效理念、绩效意识在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深入人心,提升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近两年每年组织全县所有部门预算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绩效工作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各部门预算单位相关人员的绩效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完善组织机构,规范绩效管理操作。一是成立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保障运转通畅。县级机构改革中在财政局单独设立绩效管理股,每年预算安排绩效工作经费,保障绩效管理工作正常运作。二是成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在县级成立了以县长为顾问,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汝城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汝城县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项目资金较多的部门也相应地成立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三是拟定出台制度文件,规范绩效管理。近几年,先后出台了《汝城县财政局关于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意见》《汝城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汝城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汝城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绩效管理,增强绩效评价操作能力。
三、精心组织实施,抓好重点绩效评价。一是推进项目重点评价提质增效。以提升评价质量为出发点,开展多领域重点评价,“四本预算”项目支出财政重点评价力度、范围和成效分别加大、扩展和提升。重点绩效评价领域延伸至政府投资基金、部门整体支出、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政府债务项目等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全覆盖绩效管理改革持续提速。二是稳步推进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在组织163个部门预算单位实施部门整体绩效自评价基础上,对库区移民事务中心、重点项目建设事务中民心、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农业农村局等4个部门开展财政重点评价。通过绩效评价,督促部门围绕县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以预算资金为主线,提高资金、项目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匹配度,切实增强政府部门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突出民生,选择评价重点。2022年,委托湖南省效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选取社会关注度高、关系重大民生的城市特殊人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就业资金项目、排水设施建设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8个重点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评价资金1.39亿元,重点评价范围、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深化结果应用,促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一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动预算单位扩大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的范围,从绩效目标公开、评价结果公开、接受人大监督三个方面加大公开力度,硬化预算绩效责任约束,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二是推动绩效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推动绩效结果应用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机制,纵深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把绩效评价结果与中长期规划制定、资金分配、项目库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话语权”。三是建立反馈与整改机制。评价结束后,对重点评价项目产出、效益和满意度等绩效指标梳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查找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和整改意见书,并反馈到被评价部门,要求部门整改,被评价部门及时将整改情况报送财政局,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
2023年,按照省厅“绩效管理提升年”的要求,汝城县财政局将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有举措继续抓好抓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