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财政:以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 推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资兴市财政局以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和思路,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要求,着力从完善制度、事前评估等方面发力加力,让预算绩效管理更有“绩效”:过紧日子的要求全面落实;“三保”底线兜牢兜实;债务风险有效遏制;救灾资金管理规范有序。财政运行和资金管理在艰难与曲折中实现了提质增效。
一、建章立制“固长效”,推动绩效管理“法治化”
把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出台《资兴市市级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资兴市“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资兴市关于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度,为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法(规)可依”。
二、事前评估“助研判”,推动预算编制“精准化”
对拟新出台的重大政策和新增金额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以及新增规模20%以上的既有支出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项目设立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以及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前移预算绩效管理关口,防止“拍脑袋决策”,从源头节省开支,将评估结果随预算草案报送,作为申请相关项目年度预算的依据,凡是评估认定需求不急迫、项目不成熟的,一律不予安排预算。
三、目标管理“严审核”,推动绩效管理“精细化”
按照同步安排、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的原则,做实做细财政资金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对所有财政资金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将预算绩效目标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随部门预算一同上报、一同审核、一同批复,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必须与部门预算一同填报绩效目标申报表,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对部分重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集中评审,并将评审意见“面对面”地反馈给相关预算单位,对修改完善工作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从源头上把好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关,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四、运行监控“全覆盖”,推动预算执行“规范化”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照绩效目标,规范项目管理,积极组织业务股室全覆盖开展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双监控”,对偏离目标的及时作出调整。充分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直达资金系统,对资金项目执行、绩效完成等情况穿透式监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推动整改纠偏,确保项目实施与预算执行质量。制定《资兴市经费监控规则(2024版)》,把过“紧日子”制度作为预算绩效与执行监控预警规则。共设定11项大类202条规则,对一体化系统违规支付行为进行预警、提示,直至拦截,大幅提升了预算刚性约束力。2024年1-9月通过预警规则止付369余笔指标金额达5710万元。
五、绩效评价“见实效”,推动绩效应用“差异化”
充分发挥业务股室、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全覆盖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自评,选取重点专项资金和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为督促各责任主体提高绩效自评质量,避免“走过场”,注重实效,将评价结果与运用紧密结合。结合预算编制。将当年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全面、准确、合理运用到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编制中,对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和部门,在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时优先给予资金保障。对于评价结果差的项目或部门,按一定比例扣减预算额度,提高了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算的合理性、规范性。2024年压减低效无效支出3567万元。结合绩效考核。按照相关考核文件规定,强化对预算部门单位预算综合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结合预(决)算公开。按照“谁使用谁评价,谁评价谁公开”的原则,在门户网站随部门预决算公开本部门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自评结果,方便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
六、创新联动“聚合力”,推动绩效工作“集成化”
坚持绩效管理与审计、财会监督、部门内审、第三方机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对标省财审联动“指标共商、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抓”工作要求,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同级审计范围,财政部门对审计监督发现问题较多的专项资金和项目支出开展重点评价,审计部门把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作为重点审计内容,建立财政、审计联动常态化合作机制。统筹绩效评价与财会监督等多元化力量开展工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与财会监督工作同布置、同进场、同检查、同应用,将绩效评价置财会监督之中。发挥部门专业化优势,把部门绩效管理作为部门内审的重要内容,财会部门、业务部门协同开展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改变了过去财会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充分运用好第三方绩效评价力量,积极引入专业性的第三方机构对部分重点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带着干部学带着干部做,以此带动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