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财政:四维聚力强根基 精准施策固防线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嘉禾县财政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四维聚力,构建“源头培育有方、预算编制有序、资金调度有力、风险防控有效”的“三保”保障体系,切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一、聚力财源建设,夯实保的厚度
(一)创新全程服务,强化项目支撑。在全省首创“三段责任制”,将财源建设细分为招商引资、落地建设、投产运营三个阶段,组建“1名县领导+1名县直单位+2名服务专员”的专属服务团队,实施“项目管家”制度,建立企业项目“成长档案”,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2024年,成功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145.51亿元,13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5.28亿元、占年计划的113%,49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庆源顺、拓智者从签约到投产不足60天,刷新“嘉禾速度”。
(二)创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六条硬举措”,选聘60名企业家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每半年开展服务效能反向测评。全年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对接服务项目、企业7300余次,收集问题325件,解决问题267件,推动市场主体净增2311户,增长11.7%;民间投资增长35%,大幅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三)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石。创新“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建立土地、能耗、资金、人才等要素统筹调度平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协调金融机构发放政府担保贷款。推动15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制造业税收增长24.9%,新增税收3250万元,财源基础持续夯实。
二、聚力零基预算,落实保的精度
(一)打破固化支出,实现精准配置。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2024年取消78项非必要支出项目1.69亿元。建立“三保”支出优先保障机制,将基本民生、人员工资、基本运转等刚性支出单列管理。创新“政策清单+项目库”“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支出结构更优化、民生保障更精准。民生支出占比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确保了“三保”支出预算精准、足额安排。
(二)建立全链绩效,提升资金效益。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过程有监控、完成结果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闭环管理体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项目19个,核减低效支出3200万元;实施事中监控预警32次,调整预算安排2500万元;完成重点评价项目18个,涉及资金3.7亿元。全年压减“三公”经费14.85%,清理结转结余资金1.2亿元。
(三)创新统筹整合,增强保障精度。建立跨部门资金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创新“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聚焦“四个定位”,将23项专项资金整合为7个重点领域支出板块。通过统筹整合,新增财力用于“三保”支出,财政保障精准度显著提升。
三、聚力统筹调度,压实保的力度
(一)建立分级保障,强化分类施策。创新“七类支出”优先保障机制,将支出划分为人员、基本民生、基本运转、考核达标等7个类别,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管理。构建“1+3+N”库款调度体系,全年“三保”支出保障有力。
(二)实施动态调度,确保资金高效。建立财政运行“周调度、月分析”制度,与县人大共同开发财政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控28项核心指标。创新“三色预警”机制,对支出进度慢的单位亮灯督办,全年调整支出进度滞后项目19个,“三保”支出稳健有序、进度全面达标。
(三)破解遗留难题,提升基层保障。设立特殊问题化解专项资金池,稳步解决原养老保险试点退费和水利站所、乡镇卫生院等社保欠费问题。建立基层待遇保障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乡镇工作人员收入和村(社区)基层干部收入。
四、聚力监测管控,抓实保的强度
(一)构建智能监控,实现全面预警。建立“财政运行健康指数”监测机制,设置收入质量、支出结构等6大类24项指标。通过“四色预警”模型,对收入、支出、暂付款规模、库款保障等关键指标实时监控,确保财政运行始终处于安全区间。
(二)创新立体监管,形成监督合力。制定《财政支出管控十条措施》,建立“1+2+N”监管体系(监督集中检查+国库、乡财牵头监管+支出管理股室日常监督)。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创新“纪检+财政+审计+巡查”联合监督模式,全年开展专项检查6次,整改率100%。
(三)建立闭环管理,提升防控能力。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建立问题台账销号制度。全年召开形势研判会13次,开展专项督导8次,约谈部门负责人12人次。通过强化管控,财政可持续性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