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清零重塑,零基预算改革释放财政活力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宜章县坚持以零基预算改革为抓手,打破传统预算固化格局,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破除基数“旧枷锁”,重塑预算新秩序。摒弃“基数依赖症”,以“清零重塑”思维破除财政资金固化格局,建立“零基预算,突出绩效”的编制新模式,县政府印发《宜章县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宜政发〔2025〕2号)文件,其中明确了零基预算改革4大类18项具体工作,细化分解改革工作内容,确保零基预算改革决策部署一贯到底。实行“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预算一个盘子”,有效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取消各类收支挂钩规定,有效增强财政大事要事保障能力。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原则,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坚持按照“保‘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大事要事保障、一般支出、其他支出”顺序安排支出预算,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分“轻、重、缓、急”精准匹配库款资金,确保库款系数在合理区间。
精筑项目“蓄水池”,构建支出新标准。设立项目入库“高门槛”,实施“层层把关、过筛式”审核机制,从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到效益性进行“全维度”论证,杜绝“带病入库”。县财政以一体化信息系统为支撑,所有预算支出都要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管理。建立人员类支出项目库,将财政统发人员、非统发人员、遗属补助、差额定额管理人员、协警辅警等细化编制到人和具体支出标准,确保人员经费支出预算足额编制到位;建立类档定额公用经费运转类项目库,将预算单位按职能分为党政领导机关、政法部门、党务部门、政务部门、乡镇及其他,并按财政全额供养编制数和定额公用标准据实编制单位公用经费;建立特定目标类项目库,特定目标类项目即专项项目类支出要履行论证、评审、立项等程序,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视财力情况择优遴选项目入库。
开展政策“大体检”,优化支出新结构。对低效政策“断舍离”、冗余项目“做减法”,推动财政资金从“撒胡椒面”向“精准滴灌”转变。制定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制定县年度大事要事、民生实事和重大项目等67项保障清单,明确保障内容、标准、实施期限、支出责任等。统筹整合专项资金,按照“同类合并、小散归并”原则,将农业、教育、科技等领域用途相近的15项低效专项资金实行整合,整合资金397.5万元。清理评估财政支出政策,对全县现行156项财政支出政策进行“全覆盖”评估,清理退出到期政策9项,压减资金642.27万元。全年压减各项专项支出2.08亿元,压减15.4%,腾退资金重点用于民生补短板和债务风险化解,民生支出占比达85%,财政资金效益和社会满意度双步提升。
深耕国资“责任田”,唤醒“三资”生命力。开展拉网起底式清查,建立动态管理“一本账”,构建盘活处置“组合拳”,实现资产资源资金配置的“腾笼换鸟”。组织全县185家预算单位、25家县属国有企业开展全面清查,重点甄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能源资源、沉淀资金、特许经营权、长期建成未转固的在建工程等5类“三资”。项目唤醒沉睡土(林)地,2025年宜章县计划清理闲置土地12宗,预计实现盘活出让收入3亿元,紧盯2025年市县重点开工项目,精心筛选闲置资产,及时唤醒沉睡资产。目前,宜章县通过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共盘活4宗闲置国有土(林)地;大力转让矿产资源,全县原有持证砂石矿矿山21家,拟设置砂石土矿3家,2025年计划出让矿权7宗,预计实现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收入1亿元;开发利用新型能源,2025年计划推进风电项目2个、光伏发电项目3个,预计可以实现全年税收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