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财政:打造传统产业与财源建设融合发展的“嘉禾模式”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25年05月14日 10:41 【字体:

嘉禾铸造起于秦汉、发于南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历经两千年传承发展,积淀起深厚的铸造传统、文化、技艺、资源和市场。近年来,嘉禾县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产业发展与财源建设相互支撑、相融共生,久久为功做大做强铸造产业,推动传统铸造向“智造”迈进,努力打造传统产业与财源建设融合发展的“嘉禾模式”。

一、扩张产业规模,扩大财源总量。以打造“中国精铸之都”为目标,坚持“筑巢引凤”,切实壮大产业和财源规模。一是兴园区扩容量。锚定“五好”园区标准,突出“三生融合”“三态协同”,以现代化理念系统重塑园区空间、产业、生态,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水平产业集聚区。近几年,每年投入2亿元以上,一体推进坦塘工业园、龙行工业园、塘村精铸小镇建设。提质拓展创业孵化基地、铸锻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固废处理及再生利用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组建原辅材料、仓储物流、模具设计等中心,加快推进电镀中心建设,园区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目前,已建成园区面积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园区现有企业142家,在建企业26家,签约企业29家。二是抓招商强链条。树牢全产业链思维,围绕“一主一特”产业,瞄准“国字号”“央字头”、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和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铸造企业、链主企业,着力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2024年,引进项目32个、金额145.51亿元,民间投资增长35%,园区用电量增长24.33%。鑫泉科技二期、迪佰特等29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庆源顺、拓智者从签约到投产不足60天,刷新“嘉禾速度”。三是重培育壮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1711家,同比增长8.27%。建立财源建设“三个”项目库和企业投产运营全周期帮扶长效机制,动态管理年纳税20万元企业316家,培育年纳税200万元以上骨干税源企业76户,全年制造业税收增长24.9%。

二、稳固产业基础,稳定财源存量。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新冠疫情、中央环保督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坚持“固本培元”,切实稳住产业和财源基本盘。一是扎牢助企纾困“基本功”。创新财源建设“三段责任制”,实行“一企一方案、一企一名县领导、一企一个对口服务部门、一企一个帮扶台账”四个一机制,实行优化营商环境“六条硬措施”,率先在全市推行营商环境“反向测评”,切实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县委书记、县长坚持每月到工业园区现场办公或蹲点调研一次,现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212个。针对中央环保督察要求铸造企业整改入园问题,投资近7亿元兴建嘉禾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新建标准厂房10万㎡,让企业“拎包入住”,切实解决了34家企业的生存问题。二是用活财政政策“连环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每年安排产业引导资金6000万元,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灵活运用财政金融担保政策,实施“潇湘财银贷”项目,财政出资3000万元设立风险保证金,无偿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财政担保,累计为72家企业放贷款7.8亿元,放贷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一。实施创业担保贴息贷款项目,财政出资1200万元设立风险保证金,累计放贷3.2亿元,财政贴息4250万元。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减税降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优化纳税服务,积极开展“税费优惠清单式”服务,精准落实中省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三、提高产业效益,提升财源质量。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全力推进传统铸锻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切实推动财源建设提质增效。一是科技赋智。坚持政府引导、协会搭桥、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铸造业创新体系。近几年,每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4000万元,带动全县研发经费投入5亿元以上,聚焦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链条贯通、省级高新区建设“三大重点”,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在嘉禾设立分院,建立铸造业技术培训和研发中心39个,建成湖南省高端切削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拥有国家专利372个。成功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07项,2022年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6%,同比增长3.4%。二是数字赋能。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扩面。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更新钢壳中频电炉178座,新上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46条,126家企业电能代替改造通过中铸协技改验收,7家企业启动智能工厂、两化融合建设,平均节约人力成本45%,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被纳入国家典型案例库。广泛应用分型自动造型线、静压、压铸自动造型线、铸锻一体等先进工艺,建成全省第一条“V”法生产线、第一条自动浇铸生产线,生产出全市第一台高速冲床、第一台数控激光切割机和全省第一台400吨压铸机。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嘉禾县铸锻造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助推铸锻造产业深度转型。目前,全县46家企业深度上云、35家企业上平台。三是品牌赋值。以“品牌创建”为引领,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行业竞争力和税收贡献度。围绕建设“中国精铸小镇”目标,通过用料精准、制造精密、加工精细,实现产品外观精美、质量精良、品牌精致,大力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汽车装备、3D打印技术等,做强各类复杂件、非标件、精密件的铸锻造,创响“精铸”品牌,提升行业话语权、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先后打造数控机床、汽车装备等高端自主品牌41,实现铸件价值从几千元一吨到几十万元一套的“蝶变”。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的双轮驱动,焕发了传统产业的澎湃活力,五年来,全县铸件平均单价从6800元/吨提高到11500元/吨,制造业税收从5150万元提高到36000万元,园区亩均税收从3.3万元提高到20万元。

四、拓宽产业市场,拓展财源增量。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和需求萎缩,坚持创新思维,大力“开疆拓土”,切实保障产业发展的最终成果得以实现。一是拓展“亚非拉”。深度融入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建设,持续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计划。借助“湘企出海+”“品质郴州”等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多国语言外贸国际营销平台”作用,鼓励引导外贸企业向“一带一路”国家拓展,大多外贸业务成功着陆“亚非拉”。近年来,嘉琦科技开创了嘉禾县民营企业跨境投资先河,成鑫汽车首次整车出口非洲50台,正润铸造、奥雁厨电、精工锻铸等签约出口中东国家订单1200多万美元,王主机械、欧美佳铸造等7家生产型企业实现外贸“破零”。二是进军“长三角”。坚持“南扩、北上、东进”,积极融入大湾区、长三角、长株潭区域发展战略,加大产业承接和协作配套,积极对接济南圣泉、青岛龙翔、苏州明志等长三角行业龙头,探索和创新“长三角总部+嘉禾基地”“长三角总装+嘉禾配套”等协同模式,奋力向长三角市场发起进军。近三年,嘉禾铸件在长三角的市场份额年平均增长350%。三是抢占“新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2024年嘉禾铸锻造产品在各大展会上签订订单60余亿元。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引进京东集团、中联云仓等合作伙伴落地嘉禾,打造“供应链+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营销模式,“邝一刀”、精工锻铸等在内的越来越多嘉禾铸件,借助湘南云仓、京东、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快车”走出嘉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邝一刀”曾创下了一天卖出10万把菜刀的惊艳记录。市场的有力拓展,切实把产业发展的成效转化到了财税增收的成果上来,2025年一季度,全县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31.89%。



嘉禾财政:打造传统产业与财源建设融合发展的“嘉禾模式”

3367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