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财政:“三全”举措筑牢救灾资金安全防线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25年05月21日 15:04 【字体:

财政部门作为救灾资金管理的核心责任部门,资兴财政积极主动应对“格美”台风重大自然灾害,运用最新政策和工具,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应急响应中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模式,确保救灾资金安全。

一、保姆式服务,全过程管控资金安全

(一)精准编制救灾资金预算。一是建立"灾损系数+人口密度+经济权重"三维测算模型,灾情发生后及时将国省应急救灾资金1.63亿元精准分配到六个受灾重点乡镇和交通、水利、应急等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和受灾群众救助等工作,应急救援资金预算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遵循“民生优先、体现时效、规范透明、注重绩效、强化监督”的原则,及时修订完善出台《关于做好“格美”台风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制度,确保救灾资金使用高效、透明、公开。

(二)精准调度救灾资金使用。一是建立支出股室联系受灾乡镇财务监管机制。按照“谁联系谁指导、谁联系谁服务、谁联系谁审核”的模式,将指导前置,服务前移,审核及时作为指导联系股室的基本要求,提前预判救灾资金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物资、物料、资金使用三项清单和救灾资金使用负面清单。二是建立救灾资金调度机制。按“一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调度模式,动态更新救灾资金到位、拨付使用情况,全面掌握救灾工作项目开展情况,统筹推进救灾资金落地见效。

(三)财会监督力量提前介入。针对救灾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同步开展全面细致的监督检查。通过查阅账目、项目核查、实志走访等方式,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出现滞留、截留、挪用、浪费、挥霍等问题。同时,建立救灾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筑牢了资金安全防线。

二、穿透式监管,全方位盯防资金使用

(一)强化预算一体化平台监控。一是及时在预算一体化平台设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监控规则,监控平台实现"预警-拦截-纠偏"功能,做到每笔资金提醒、违规资金拦截、不符合使用规定纠偏。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累计触发异常支付预警136次,拦截违规资金1586万元。二是建立"救灾资金围栏",对救灾资金使用范围进行地理围栏限定(仅限于灾区内资金支付),确保救灾资金使用高效。

(二)实现资金全流程痕迹管理。建立救灾物资"一物一单"管理,开展清单与物资双轨核验。组建财政监督检查、支出股室检查两个检查组,实施"双随机+穿透式"检查,通过大数据分析、现场检查发现并纠正近200个问题。

(三)开展救灾资金全范围监督。将救灾资金监管纳入财政监督工作重点,常态化开展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专项督查,重点关注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资金督查小组每月深入开展实地督查2次以上,建立“周调度、周交办、周报告”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督查力度,督促各乡镇举一反三、主动排查,不折不扣抓好问题整改,深化整治成效,确保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使用规范、运行安全。

三、直通式审批,全流程闭环资金使用

(一)推行“一站式”审核机制。一是由属地乡镇政府专班统一受理申请材料,通过农业农村、应急、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各部门联审,审核通过的人员信息名单通过数据共享方式推送至财政所资金管理专干进行资金录入发放。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对受灾群众实行包保责任制和对口帮扶,协助受灾安置户的“一户一档”资料收集整理,确保受灾群众的危房拆除,搬迁政策的享受到位。

(二)应急支付机制快速响应。一是建立“避险搬迁资金绿色通道”,对审核通过的名单实行“即批即付”。一是建立"财政-国库-银行"三方直连系统,创造单日(2025年1月26日)支付5486笔的纪录,到账时效压缩至平均3分钟。三是应用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交叉核验精准剔除重复申报对象,建立受灾主体信用档案,对1年内有骗补记录的主体自动触发支付审查机制,确保补助资金快速直达受灾群众账户。

(三)资金使用全流程闭环。在救灾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中,从资金的申请、审批、拨付到最终使用,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管理链条,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制约,实现对资金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实现从业务部门业务申请审批到财政部门资金拨付和银行资金发放的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资兴财政:“三全”举措筑牢救灾资金安全防线

3367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