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财政巧牵农财工作“牛鼻子”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3年06月13日 08:21 【字体:

  溆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70万,耕地面积达60万亩,粮食播面达100万亩以上,年产粮食近40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有获国家地理标志的世界级品牌溆浦鹅;水果品种达370多种,尤以朱红桔、脐橙、鸡蛋枣、脆蜜桃等享有盛名,被誉为“湘西乌克兰”之美称。

  为了找准农财工作的落脚点、着力点和切入点,溆浦财政从农财队伍建设入手,狠抓农财监管机制创新,在农财工作的重点、难点方面下功夫,从而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农财队伍建设过硬。

  该县财政局专门安排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分管农财工作,同时还安排一名局党组成员兼任农业股股长,由一名德高望重、退居二线的乡党委书记协助农业股开展工作,股里两名女同志为主负责内部业务,另外两名男同志为主负责外查外调工作。

  二、监管机制创新到位。

  正因为溆浦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项目多,支农资金额度大,点多、线长、面广,为农财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增添了难度,为此,该县财政在农财项目资金监管过程中,大胆推进三个转变:一是由“一般性监管”转变为“流程式监管”,即采取项目申报前,农业股派员参与调研、论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股派员参与督导督查,项目完工后,农业股必须派员实地参与验收。二是由“一视同仁式监管” 转变为“区别对待式监管”,即对小项目、多年抽查信得过项目单位采取一次性监管过关,对大项目、多次整改不到位项目,采取从严督查、随意抽查、每次必查的监管手段。三是由“票据式监管” 转变为“捆绑式监管”,即对所有涉农项目资金,采取层层负责、块块包干、相互牵制的“捆绑式监管”模式。

  三、重点难点破解有力。

  农财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近五年来,该县仅农业、林业、水利三项总支出就达到了十二个亿,其中农业一项就占了七个亿,主要用于标准化良田建设、中低田改造、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等项目,使该县粮食总播面稳中有升,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优质稻、水果、畜牧、中药材、枣子、油茶、黑木耳等具有溆浦特色的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了基地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尤其是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气象自动化监测体系和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建立,使该县农业安全保障能力逐年增强。

  农财工作的难点就是面对农业发展空间大、资金投入量大,而要求申报支农项目特别多,使财力特别紧张的县级财政倍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按照“财政跟着资金跑,资金围着项目转”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中央、省级财政性项目投入的点和面也会进一步增多和拉长,趁此机会,该县农业财政财务工作秉着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诚意,采取积极调研、多方座谈的形式,把全县农村基层的情况摸准摸透,把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关心的急事、难事记牢记实,再综合整理成材料有目的性的层层向上汇报、请示,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多立项,多给予支农政策倾斜。


溆浦财政巧牵农财工作“牛鼻子”

998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