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区财政局四季度狠抓六项财政重点工作
一、紧盯财源,狠抓财政增收。一是紧盯政策税源,加大城建税、资源税征收力度实现增收;二是紧盯项目税源,紧盯正在实施的70余个市、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纳税管理和税务发票审核,狠抓营业税、契税、房产税征管实现增收;三是紧盯非税财源,开展涉费项目清理清查,采取以票控`费、利用非税收入电子平台,推广电子化财政票据,实现非税收入实时征缴、应收尽收。
二、落实“两个确保”,着力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压缩年底“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暂停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等支出,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平增,公务接待、公务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要求,确保全区党政机关公用支出压缩10%、“三公经费”下降10%以上,扎实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着手编制2014年财政预算,集中财力优先保障重点支出及民生领域支出需要,确保民生支出达到“两个80%”(即确保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以上)。
三、推行“项目三三责任制”,争取上级更大支持。下大力气加强资金争取和项目衔接,将争取项目资金作为后几个月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局领导带队,保证平时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力量投入到项目资金衔接争取上;机关干部要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在向上汇报、衔接、争取上;每年用于考核奖励争项目、争资金的资金不少于三分之一,善用会用各种政策机遇,做到今年项目衔接不松动,明年项目早谋划、早对接,尽全力争取上级最大支持。
四、狠抓“五项重点”改革,稳妥推进财政改革。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及预警机制,确保财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不断增强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实施区级集中支付扩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改革,提高办卡率和刷卡率;全面贯通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现实财政性资金收付全过程的跟踪管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积极推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致命伤预算管理、审批制度、决策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整合资金为突破口,以建立项目库为核心,以绩效评价考评作为安排项目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快推进非税及电子化票据管理改革。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加快建立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系统,落实“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的财政票据管理新机制,有效控制和提高非税收入管理。五是积极实施财政绩效评价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实施财政绩效评价,开展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立项、资金监管等重点环节入手,全面实施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字安全、高效,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提速“三个建设”,提高基层财政服务水平。一是提速“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加快“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农民幸福美好家园建设步伐,实施乡村文化广场等娱乐、休闲项目,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转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民幸福指数;二是提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做优做强生态农业,促其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品牌产业;三是巩固提升“标准化财政所”建设,以增强基层财政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软件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财政监管服务能力。
六、盘活“两大资源”,提升财政综合调控能力。积极探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按照“存量变增量”的总原则,在财政资金管理思路上要实现新转型即: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型;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上要注重“五个结合”即:用财与盘活相结合、存量与增量相结合、资金启动与政策调动相结合、政府财力与社会财力相结合、有形财力与无形财力相结合,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集中有限资金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资金需要;积极盘活国有资产,采取集聚、重组、营运等形式,盘活区域有形和无形资产,变潜在价值为现实财源,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强财政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