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以绩效为统领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新机制
201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以绩效为统领,努力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扶贫项目成效十分显著。2013年该县扶贫项目资金投入规模10814.34 万元,全县实现减贫率为15.66%,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贫困程度得到缓解;农民纯收入实现5217元,增长15.0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51个百分点,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资金支付和项目报帐率达90.41%,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产业开发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以统筹协调为原则,建立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县双文明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挂村、扶贫队长驻村、县扶贫部门扶持、后盾单位帮扶”的统筹协调扶贫开发新机制。
二、以绩效管理为目标,创新扶贫项目管理方式。扶贫项目实施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步编制;创新扶贫对象评议方式,开展现场扶贫对象集中评议和公示。全县组织了24个乡镇进行集中投票评选扶贫对象,共评出1.3万人,并进行公示。创新了扶贫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村农户贷款入股和翔鸭业公司,实施委托帮扶;鼓励农户与芷江映祥野生甜茶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专业合作社出资帮助农户建设甜茶基地,三年后交由农户管理、采摘、销售,由专业合作社回收产品的经营模式,全县村帮扶覆盖面提高至27%。
三、以绩效目标为动力,扎实推进项目计划实施。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实施村级公路建设。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县扶贫、财政等部门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加大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维修小学14所,新建贫困村卫生室35所,建筑面积达1400平米;精心实施“雨露计划”,努力提升劳动力素质。聘请种养专家、技术员,组织举办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大力扶持特色产业,贫困农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县扶持建设1万亩葡萄基地、920亩野生甜茶产业,促进香茹、葛根产业深加工,发展杨梅产业770亩,修建肉牛养殖小区1个,以及红薯、油茶改造、红秀辣椒、烤烟、造林、糯高粱、香米等产业。
四、以绩效评价为抓手,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为确保扶贫资金效益,规范资金管理。实行严格的报帐制,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对报帐申请、票据初审、票据终审结算三个阶段实行全过程监管和跟进,实现“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管就跟踪到哪里”的常态化、全流程高效管理。规范项目管理,以扶贫项目库为核心,对周期短、见效快,辐射、带动范围广的扶贫项目优先安排,真正将财政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对扶贫建设项目、投资金额、资金投向、使用等情况通过张榜公布、电视报道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扶贫资金阳光运行。建立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结应用机制,建立考评结果反馈调整应用机制,对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项目专项资金,查找原因,并不再作为下一年申报对象,对执行较好的项目同,对项目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确保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