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破冰前行--湖南沅陵开展农村金融改革侧记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5年03月10日 16:09 【字体:

  让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了流动的资本,实现了物权与融资的有效结合,这是位于湘西北素有“湘西门户”之称的沅陵县围绕产业发展,攻克“放贷难、贷款难”,推进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向纵深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使“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荒地变宝地、资源变资本”。金融,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湖南省沅陵县围绕产业发展,着力攻克“放贷难、贷款难”两个难题,推进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的纵深发展,使改革在艰难探索中“破冰”前行。

  为改革需要,专门成立了“沅陵县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全县23个乡镇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499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金融服务站,政府、金融机构、农村群众之间搭建起一座“银农联结”的桥梁。去年以来,该县各乡镇金融服务中心和村金融服务站共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大户向银行推荐贷款1.5亿元,协助银行收回不良贷款3500多万元。

  如何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沅陵县从尝试设立风险基金开始,从现在起到2017年,每年由县财政安排500万元设立金融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偿还因遭遇不可抗拒自然灾害而造成的逾期贷款本息,以放大贷款额度和规模。该县充分发挥现有商业银行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499个村(居)布置POS机具536台,实现了支付结算“村村通”。同时,建立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先后成立了民金、金石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创建了两家农民创业资金互助社,与上海农商行、广东南粤银行、安徽农商行、华融湘江银行等进行友好对接,基本形成商业银行为主、政策性银行与农村融资性合作组织为辅的农村金融组织架构。

  为解决农村融资性担保难题,沅陵县成立了一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目前已实现担保余额1.3亿。其次是探索民间担保新模式。由农村能人和产业大户发起,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合作协议,在县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10家农村金融咨询服务公司。多层级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有效破解了农村“放贷难、贷款难”问题。

  在完善农村综合产权运行机制方面,该县大胆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动产所有权、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根据林权结构和农村信贷需求特点“量体裁衣”,创建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三种林贷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林权抵押贷款1.2亿元。同时,在湖南全省率先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配套建立了资产抵押处置机制,形成从农村产权确认、登记、颁证、评估、抵押到发生不良贷款处置的一整套制度。

  沅陵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6家,产业大户2800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0多家,涉及粮食、畜牧、果蔬、油料、茶叶、水产、林木加工等,带动农户6.8万户,实现产值25亿元。


在创新中破冰前行--湖南沅陵开展农村金融改革侧记

998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