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六个精准”扶贫攻坚再创佳绩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6年02月22日 00:00 【字体:

  芷江县紧紧围绕“六个精准”,扎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帮扶单位和干部坚持因村施策、因户制宜,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市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一是扶贫对象精准。按照省、市部署,该县结合“一看五评法”识别体系(一看:看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否在2300元(2010年不变价)以下;五评:一评住房条件,二评生产资料,三评劳动能力,四评教育程度,五评健康状况),经过两次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县、乡、村、帮扶责任人反复核查,共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2742户10091人。

  二是措施到户精准。根据贫困实际,详细制定了1个县规,28个乡规,303个村规,15270张脱贫致富卡。同时,结合省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进二访”活动要求,我县及时完善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目前,全县4200名县乡干部已对所有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每个处级干部帮扶7户、科级干部帮扶6户、一般干部或职工帮扶4户),共下到乡村与贫困户结对走访3.3万人次,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1.8万条,切实做到了“五清楚、六必记、七到户”(清楚精准扶贫政策情况、贫困户所在村的基本情况、每家每户贫困户情况、贫困户的需求情况、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记录贫困户走访日记、意见建议、扶贫事项、社会和政策帮扶、脱贫进程、要求办理的事项和结果;扶贫任务、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服务、排忧解难、安全维护、脱贫时间七项事项到户)。

  三是项目落实精准。强力实施产业扶持、生态移民、低保帮扶、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引领“十个到村到户”行动。2015年通过实施葡萄、油茶、野生甜茶、蓝莓、猕猴桃等产业,带动了6386户22351人;实施贫困村道路通畅工程67.8公里,组级公路建设254公里;对2358人次进行医疗救助;资助贫困学生3602名;对全县3733户(9176人)低保贫困户进行低保帮扶;帮助25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维修山塘20座,建设渠道1.45万米;完成和在建危房户改造441户;解决了16123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7个贫困村的农网改造;解决了72个贫困村的宽带接入问题,建设了30个手机信号基站;实施了31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村级卫生室建设。

  四是资金使用精准。从财政资金、项目资金、金融资金、社会帮扶、群众自筹五个方面扩大扶贫资金来源,落实资金,保障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省委全会后,我县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传达省委全会精神,并按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标准,对第二轮43个村投入了86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目前,共投入财政资金5321万元,其中县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85万元,财政整合各部门、各行业部门用于扶贫的资金1.31亿元。同时,动员社会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投入到扶贫项目中,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扶贫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群众自筹,尊重贫困户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五是因村派人精准。我县已召开8次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举行了11次全县扶贫会议布置安排各项扶贫任务,并成立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95个扶贫村都安排了1名县级领导联村,2个以上县直部门为后盾单位进行帮扶,增加了县扶贫办10个事业编制。同时,加强驻村帮扶力度,安排了县级驻村工作队83支,选优配强了83名扶贫队长、第一书记,166名工作队员,切实强化扶贫工作队力量(省、市派出12支工作队,共95支扶贫工作队)。

    六是脱贫成效精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全年减少贫困村16个,贫困村减少率达到16.8%,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339户17963人,贫困人口减少率达到30%。直接帮扶。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短长结合”,按1000元/人的标准进行直接扶持,积极推动“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比如,发展烤烟、生猪、肉牛等短期产业,当年可见效,使贫困户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发展高山葡萄、野生甜茶、油茶等长期产业,3—4年可见效,使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今年已投入直接帮扶资金830万元、金融小额贷款 4249.4 万元,帮扶11450人发展产业,实现 2702户8528人脱贫。股份合作。选取实力雄厚、社会责任心强、市场效益好的专业合作社(企业)为帮扶平台,引导贫困户以1000元/人帮扶资金入股,集中统一建设产业基地,按经营利润分配红利,并在生产基地赚取劳务报酬。今年,已用这种方式投入资金124.4万元,引导411户(1244人)贫困户入股,年内人均增收1800元(含劳务报酬),实现脱贫。园区带动。通过“扶贫创业孵化示范园”建设,发挥园区产业致富示范带动作用。比如,依托园区内的芷江天晟农业公司,创建了联建认购模式,即企业建好基地后,以村为单位由贫困户统一认购(认购资金来源为直接帮扶资金和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生产经营权移交给贫困户所有,由企业指导贫困户生产经营,并负责回收产品。该公司联建的猕猴桃基地已丰产挂果,带动20户(72人)贫困户致富,人均年增收2400元。目前,通过园区带动,共帮助460户(1692人)贫困户脱贫。务工增收。充分利用外出务工增收“短平快”的优点,通过对贫困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技能,帮助2472人(来自1766个贫困户)外出务工。从反馈的情况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生产制造、餐饮、销售等行业,年人均收入达20000元,带动6499人(1766户外出务工家庭总人口)实现脱贫。

芷江县“六个精准”扶贫攻坚再创佳绩

998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