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财政积极创新“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新格局
注重良性互动促扶贫。芷江县财政局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党支部结对帮扶和党员干部驻村机制,建立局党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双帮”工作机制,形成“局党支部+全局党员+帮扶村+困难党员群众”利益共同体,一线帮扶,脱贫到底。选派业务能力突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干部分别到贫困村晓坪乡小冲村、新店坪镇莫家溪村和软弱涣散村洛家井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帮助贫困村脱贫。同时,细化财政扶贫工作方案,立足实际找问题、理思路,引项目、筹资金,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财政党员干部“动”起来,把贫困群众“带”起来,在财政系统形成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了财政局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精准扶贫和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
加大财政保障助脱贫。全面落实扶贫资金。2016年芷江县整合部门资金8216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9563万元,其中县本级1820.15万元。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芷江侗族自治县侗族自治县县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芷江侗族自治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芷江侗族自治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和《关于芷江侗族自治县2016扶贫开发落实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和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并按照“扶一个、脱一个,脱一个、退一个”的精准扶贫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管理。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监督,绩效结果与扶贫资金安排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落实扶贫工程显成效。围绕“五个一批”任务,除各种补贴给农民个人的资金、救灾资金及其他国家规定有特殊用途的专项资金外,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等各类涉农项目。坚持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与扶贫脱贫工作结合,在满足普惠制的基础上,将‘一事一议’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实现95个贫困村建设项目全覆盖。据统计,2009年至2016年的8年间,芷江县共安排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70项。累计总投资25783万元。投入资金包括财政奖补资金9542万元和村民筹资418万元,以劳折资6785万元,社会捐资200万元,其他财政资金8838万元。项目内容涉及办公场所、村内公共活动室、村内绿化亮化、村内道路、村内小型桥梁及涵洞、村内水渠、篮球场、文化墙、安全饮水管线、蓄水池、山塘加固排险、垃圾焚烧炉、垃圾池等建设内容。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贫困村村民民主议事、民主管理进程,而且让全体村民适当筹资筹劳,亲自参与建设和管理,增强了村民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激励了贫困村农民改变家乡面貌、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促进产业转型助致富。芷江县一直遵循“给房子不如给瓜籽,给票子不如给点子”的理念,改“输血式”为“造血式”,帮助贫困户找到适合的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短长结合”,按1000元/人的标准进行直接扶持,积极推动“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比如,发展烤烟、生猪、肉牛等短期产业,当年可见效,使贫困户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发展高山葡萄、野生甜茶、油茶等长期产业,3—4年可见效,使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同时,通过贴息贷款、小额贷款、技术培训、专项资金扶持等途径,大力发展柑橘、时鲜特色水果、芷江鸭等特色主导产业。探索了“农村电商 + 扶贫”新路径,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改革发展。今年已投入直接帮扶资金2485万元、金融小额贷款 4249.4 万元,帮扶11450人发展产业,实现 2702户8528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