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财政:创新方式整合涉农资金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芷江县夯实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盘子,全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9亿元,撬动金融资金5.88亿元,保障了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实现了2953户10257个贫困人口、19个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46%。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芷江县围绕“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工作要求,形成“政府风险补偿金+优质经济实体+扶贫小额信贷+电商+贫困农户”的“4+1”金融产业扶贫方式。县财政已累计投入政府风险补偿金900万元,累计对2624户贫困对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000万元,搭建园区孵化平台,集中建设2万亩的“杨溪河扶贫创业孵化示范园”,发挥园区产业致富示范带动作用,帮助贫困群众直接务工,联建认购、建立分园等方式,有2785个贫困对象通过委托帮扶方式与芷江天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扶贫利益联结,同时,在其园区和禾梨坳乡古冲村建设了猕猴桃标准种植基地1200亩,引导贫困村按照1.2万元/亩标准统一认购基地30年的经营权,再按照“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农事、统一产品回收、统一产品销售”的模式经营管理。截至目前,已有60户(213人)贫困户认购猕猴桃基地60亩,预计每户年增收2400元。
创新资金整合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2016年起,芷江县每年整合3亿元,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整县推进工程,2016年已实施贫困村、组道路通畅工程374公里;维修山塘20座,建设渠道14.5公里,解决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困难,实现第一批29个村的“村村响”示范点工程,落实“户户通”13924户。
创新扶贫平台,激活脱贫攻坚动力源。一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县、乡、村均建立了贫困农户信息管理平台,19851户60758名贫困人口在平台上落实“户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准监测、跟踪、管理。二是搭建金融帮扶平台。采取小额信贷方式,通过农商银行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发展扶贫产业。2015年以来对19851户贫困户全面进行评级,其中,对17313户进行了授信,对2624户贫困对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000万元,组建了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实施全县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撬动金融资本5.88亿元,对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环境与生态、亮化美化、绿化项目、农村电网改造、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等进行建设。三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打出素质培训组合拳,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自身“造血”能力。完成扶贫培训4549人,其中职业学历培训633人,致富带头人培训73人,技能培训125人,新增转移就业718人,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四是搭建电商交易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县级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使农产品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解决农产品价格低、无市场的问题。目前发展电商企业16家,生产型电商企业12家,电商交易额为1.5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1.39亿元。玖星微波、芷民丰、和翔鸭业、“兴梦橙”等4家公司电商交易成绩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