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财政三举措推进生态苗乡建设
近年来,麻阳苗族自治县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秉承“生态为民、生态强县”的宗旨,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绿色财政机制,创新生态融资方式”理念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态长寿苗乡建设。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处理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日益加大和省定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的矛盾,已成为麻阳财政人给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据了解,该部门通过采取巧争、盘活、整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绿色财政投入,四年来统筹引导各类生态资金5.7亿元,重点用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其中,包括发放退耕还林资金6816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007万元,惠及18个乡镇,投入污染防治4635万元,锦江河29.4公里流域得到了综合治理,安排城乡社区环境卫生资金2033万元,18个乡镇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5.39千公顷,水质达标率100%,25.6万农村人口用上了“放心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先后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二、健全绿色财政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该县财政部门致力民生建设,积极落实省财政部门要求,建立健全绿色财政制度,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将50%以上的转移支付增量用于生态建设,该县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增量资金共7233万元,用于生态建设支出为5303万元,占转移支付资金的73.3%,超出23.3个百分点。资金的足额保障,促进了生态建设,确保了苗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三、创新生态融资方式。将环卫建设纳入政府采购和实行PPP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环卫一体化PPP建设项目总面积13850平米,计划项目总投资11296万元,融资6000万元,项目运营单位自筹5296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配套户用垃圾桶11996套,已建1576个垃圾池、50个垃圾收集站,保洁车379辆,垃圾收集车209辆,岩门镇无害化垃圾焚烧厂已经建成并正式运行,整个项目预计2019年完工。启动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带动贫困户脱贫。与此同时,该部门还积极配合环保等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环卫项目评审、实施、验收等工作,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从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