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谋细谋实资产收益扶贫工作
近年来,溆浦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按照“四跟四走”的要求,严把关口,严格政策,不断完善运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谋细谋实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脱贫攻坚步伐。
一是选准特色致富产业。精准扶贫,根本在于选准、选好致富产业。在探索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溆浦依托优势资源,围绕市场需求,并结合乡镇、村实际,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充分听取贫困群众意见,分类实施,选择并大力发展了柑橘、中药材、黑木耳、生猪、油茶、溆浦鹅、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把柑桔、生猪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柑桔和枣果作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催生了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严格遴选经营主体。围绕“四跟四走”,认真遴选新型扶贫经营主体,先后制定了《溆浦县“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公开遴选2017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经营主体实施方案》、《溆浦县“四跟四走”产业项目扶贫经营组织评价办法》等文件,引导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经营主体,组织专家逐个进行现场评审答辩,现场评审打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选择一批实力强的优秀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作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主体,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把风险降到最低。对经营不善、市场前景欠佳、社会信誉不良等经营主体实行一标否决,坚决杜绝一些没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套取扶贫资金。
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就业增收、土地流转增收等基础上,注重让贫困群众从产业内部效益上增收,与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合同经司法公证后确定资产收益比例和期限,确保贫困群众的利益。如该县金枣果业有限公司,在乡镇政府及农业、扶贫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采取委托帮扶模式,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方式,公司提供种苗、全程技术服务、按保底价回收枣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建立枣果基地,实行日常管护经营,贫困人口以扶贫资金、土地入股、基地内非贫困人口以土地入股,在舒溶溪乡曹家溪村等村建立枣果产业扶贫基地1500亩,帮扶1500名贫困人口,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项目三年后见效,收益的60%给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人口分红,30%给土地入股的农户分红,10%分给合作社。这种模式,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又如柑桔产业,选择省级龙头企业雪峰食品公司、市级龙头企业淳香果品合作社和福香柑桔合作社,安排扶贫资金1755万元,帮扶贫困人口7820人,建立优质柑桔基地3000亩。贫困人口以扶贫资金入股享受资产收益,期限为8年,前5年每年贫困人口按扶贫资金8%比例收益,村集体经济按扶贫资金2%比例收益,后3年每年按40%的比例给贫困群众分红及全额返还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