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城郊旅游为脱贫攻坚助力加速
中方县财政局围绕该县脱贫摘帽大局,紧紧围绕脱贫增收指标谋划工作,尽职履责,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消灭了全县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引导支持发展近郊旅游,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幸福指数,促进贫困村脱贫退出。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增收造血功能
1、稳定资金投入,消灭村集体经济空白村。2016年,中方县本级财政为该县26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按照村均5万元标准(4个重点村10万元),安排资金145万元,以合作社、购买资产等形式,逐步建立起了各自的村集体经济。2017年,县本级财政为剩余53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以村均5万元标准,安排资金265万元,基本消灭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空白村。
2、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加速脱贫出列。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该县脱贫摘帽达到“一超过”的有力举措。2016年,县财政以村均40万元标准,为28个贫困村安排财政资金1120万元,入股县工业园4家企业,按照每年10%比例实施股份分红,计划28个贫困村稳定脱贫。因行政村合并,已退出7个村;2017年以村均40万元标准,为全县42个贫困村安排资金1680万元,共建设4.3兆光伏电站,促其增收脱贫。
3、依托资源创新支持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通过出租、股份制等形式经营物业、获得稳定收入。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在符合乡村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水面、自然景观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鼓励拥有山水、历史、文化等自然资源条件的村,采取股份合作、村有民营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依托有偿服务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以提供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服务。四是依托项目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方向,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和争取工作,力争更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
二、发展城郊旅游,提升贫困村落发展活力
中方县充分利用城郊旅游具有度假短程,方式弹性小,重游率高,市场相对稳定等特点,立足交通便利、生态良好优势,创新投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将贫困村落打造成城郊旅游示范区。
1、加强统筹规划。在规划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贫困群众的参与热情,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性开发,突出旅游资源的自然性、独特性和乡土特色,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布局,兼顾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将生态环境效益与脱贫帮扶经济效益相结合,力求形成 “打造一片城郊旅游示范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村贫困群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采取PPP模式破解资金瓶颈。中方县城郊荆坪旅游开发项目、桐木葡萄葡萄沟特色小镇项目,以及脱贫攻坚实施的中方镇马家溪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均采取PPP运作模式,其中前两个项目分别纳入全省第二、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库。通过纳入示范项目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中方城郊旅游区建设。同时,实行投资方式多样化,打破地区、行业的限制,实行财政拨款、招商引资、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企业投资等渠道筹集资金。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把贫困群众纳入免费职业教育的范围,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开展从业培训,着力贫困群众观念的转变、意识的更新、技能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得贫困群众的观念、意识、技能符合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进而提高城郊旅游的整体接待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