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建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便民优服务
破解“三个难题”,确保“建得起”。针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存在标准难统一、场地难落实、资金难筹措等问题,根据实用实效原则,按照“资源整合”的思路,整体推进实施。一是统一规划,整合“细节标准”。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抓小放大”措施,重点围绕舞台设计、广场标识、管理制度等方面制订了57项“细节标准”,进行细节监管、细节督办、细节验收,确保“标准统一、各具特色”。如“细节标准”规定:舞台由长10米宽5米提高到长16米宽8米以上;配建背景墙,背景墙统一书写“幸福中方·百姓舞台”,绘制精美墙画等。二是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实行集中建和分开建两种模式推进,鼓励通过置换、整合、共享、改建等形式盘活现有的村部、村小、礼堂、祠堂等场所资源,把资源整合优势放到最大,构建“1+1>2”的共赢格局。新路河镇字溪村将广场旁的“杨氏宗祠”改造成为文化活动室,形成了室内室外全天候式的“双舞台”格局,既翻新了闲置祠堂,又解决了场地问题。三是统筹项目,整合多方资金。将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整合起来,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验收,确保了项目的推进实施。县财政在每个村投入20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还为每个村核定5万元器材经费,着力提升“七个一”建设标准。
围绕“三个主体”,确保“管得好”。平台建好了,管理是关键。中方县围绕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职责三个主体,推行文化服务中心管理通俗化、生活化、兴趣化,让百姓自愿接受、自愿遵循。一是建章立制,明确“怎么管”。制定了《“六要六不准”文明公约》和宣传栏、文化活动室、文化器材室、广播室管理制度,实行“公约进栏、制度上墙”,用文明公约约束人、用规章制度管理人。因地制宜制定了“邻里相处十宜”和“邻里相处十忌”等村规民约,把“宜来点幽默、宜善打招呼”等村民约定俗成的日常行为准则列入管理制度,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招纳乡贤,明确“谁来管”。从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联村乡镇干部、农家书屋管理员等现有党员干部和文化人才中挑选“专职管理员”;聘请离退休老干部、乡村教师、道德模范、致富能人等“乡贤”作为文化中心的“兼职管理员”。同时,建立起共同协商、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齐心协力管好用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三是角色定制,明确“管什么”。围绕文化广场的活动策划、宣传栏的内容更新与讲解、文体健身场所的文明使用等内容,动员管理人员担任“活动发起人”“政策讲解人”“矛盾劝解人”“文明监督人”等角色,明确了每个角色的具体职责、具体任务,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发力“三个层面”,确保“用得活”。通过宣传文化部门、文化能人和民间剧团的积极作为,把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推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使用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宣传文化部门“推”。推行农村广场文化活动共享计划,搭建“幸福中方·百姓舞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由宣传文化部门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文艺演出、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下乡等活动进行统筹调度,提高文化服务中心使用率。如“欢乐潇湘、幸福怀化”群众文艺汇演中,要求每个乡镇在建成的文化活动广场举行海选,群众踊跃参与。二是文化服务“引”。实行“文化联村”,组建了一支由县内“文化名人”组成的“文化指导员”队伍,“驻点联村”开展文化服务,挖掘和培训农村本土文化人才210多人。建立“宣传栏素材库”,围绕最新时事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采集制作“特色画报”“数字解说”“漫画解读”等通俗易懂的宣传素材,推进宣传栏内容常换常新,吸引群众爱看、常看。三是民间团体“种”。开展“本土文化进课堂”活动,加大对农村民间艺人、文化骨干的挖掘和培养,鼓励组建农民剧团、腰鼓队、广场舞队、篮球队等民间文化体育团队,目前,该县共有登记在册的民间剧团108家,舞蹈队、腰鼓队870余支,真正让文化贴近生活、扎根基层。
实现“三大转变”,确保“见实效”。建好的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当地群众打牌赌博的少了、打球跳舞的多了,错误思想传播的渠道少了、正确观念分享的平台多了,“鸡毛蒜皮式”的矛盾少了、“一笑泯恩仇”的佳话多了,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是精神追求更健康。群众大都从文化的“观众”变成“主角”,主动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持续高涨,心里面想的、盼的、谋划的、追求的都有了质的变化,催生了一大批爱好群众文化、参加文化活动的“农民主角”。二是政策传播更便捷。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自然聚集,通过拉家常、侃大山的形式,有意识地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文化服务中心变成了“信息集散地”和“理论宣讲厅”,推进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群众中的入脑入心。三是邻里之间更和谐。文化服务中心让邻里之间的接触、走动变得频繁,交流、了解变得透彻,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村级综合文化报服务中心建成后邻里纠纷大幅下降,特别是新路河镇字溪村、中方镇铜锣村实现了全年零纠纷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