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着力提升新常态下的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当前,“过紧日子”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给基层财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去年以来,会同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力保障了“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县财政管理新路子。
一、在预算管理上,突出抓好“三个控制”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会同县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切实增强预算管理的法定性和权威性。一是严格控制预算编制。按照“以收定支”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严从紧编制预算,确保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039万元,同比减少6.13%;部门预算专项项目支出下降3271万元,同比减少17.70%。二是严格控制预算执行。按照“一月一计划”“一月一分析”的要求,认真做好用款计划审批和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工作。每月末,用款单位据实申报下月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汇总后,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对于未申报用款计划的支出事项,原则上不予拨付。每月初,县财政部门对上月用款计划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提升预算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严格控制预算新增。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凡用款单位剩有预算资金的,原则上不新增预算,杜绝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对于确需实施的100万元以上的新增民生实事项目,必须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会议审慎研究、作出决定,确保不随意新增和突破预算。
二、在资源统筹上,严格实行“三个一律”
在财力不足、“过紧日子”的形势下,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无疑是有效之策。在这方面,会同县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一是所有预算一律统筹编制。按照“预算一个盘子”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政府“四本预算”有效衔接。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有效增加可用财力。2021年,在土地收入锐减的情况下,会同县仍然千方百计调入资金15000万元。二是所有收入一律统筹管理。牢牢把握财权的政府属性,切实加大政府对所有资金的统筹力度。对于上级资金与本级资金、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与一般性资金,均由政府统筹使用,真正做到“收入一个笼子”。三是所有支出一律统筹安排。除各乡镇、县直单位预算内资金外,其他所有资金的使用均由县财政商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凡未经县人民政府审批的,一律不予拨付,真正做到“支出一个口子”。在这方面,县财政部门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打好“铁算盘”、当好“铁公鸡”,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三、在资金盘活上,扎实开展“三项清理”
在财政资金日益趋紧、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有效盘活存量资金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在这方面,会同县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定期开展财政存量资金清理。除按规定保留的经费外,部门基本支出、“三公”经费、结转一年以上的项目支出等财政拨款,以及沉淀闲置、低效无效的单位资金,全部收回或上缴财政,统筹用于保障民生及重点支出需要。2021年底,共计收回资金21000万元。二是集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应收款、暂付款清理工作。在日常财政监督检查中,县财政部门发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账面应收款、暂付款金额较大,决定于今年3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应收款、暂付款清理工作。4月上旬,省财政厅安排开展财政秩序整治工作以后,会同县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截至目前,已清理收回财政性资金3000万元。三是有效开展闲置国有资产资源清查处置工作。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4月中旬,我县全面启动了闲置国有资产资源清查处置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清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四个工作专班,按照“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要求和“市场化处置、公开出租、有效利用国有资源特许经营权、委托国企运营”四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清查处置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四、在责任落实上,探索建立“三项机制”
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在这方面,探索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分级负责机制。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税开源节流工作的十条措施》,其中规定: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对本乡镇、本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负总责,在县财政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的前提下,凡发生财政运行风险的一概自行负责,县财政不予兜底。这一措施,有效传导了“过紧日子”的意识。二是预警约谈机制。县财政部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对财政运行情况的监督、监测,对可能发生财政运行风险的乡镇和县直单位,下发风险提示函,实行预警提醒。预警提醒两次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这一措施,对于压紧压实乡镇和县直单位责任、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绩效评估机制。去年以来,会同县对乡镇、县直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全面开展绩效评估。对于绩效评估效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对于绩效评估效果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相应减少财政预算资金安排。通过采取这一措施,倒逼乡镇、县直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上敢管敢严、真抓真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