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严把项目评审 守住资金“关口”
坚持“继续过紧日子”的财政政策下,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硬化预算约束,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中方县财政评审中心始终坚决执行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基本需要的理念,切实做到了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不断提高评审效率,加大评审力度,坚持以政策评审为先导,严把财政资金使用关,为民办实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通过财政评审为有效控制政府投资规模把好“资金关”,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最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当好财政资金的“守门员”。
一、完善制度体系,规范评审机制
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中方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业务流程图》《中方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方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廉政建设》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评审流程、评审内容和评审时限。二是新增了“工程预算评审资料清单表”及“工程签证报审资料清单表”,严格审查送审资料,规范评审程序,把好第一手资料关。三是创新性的启用了“财政投资内部审批表”,进一步加强各业务股室和项目投资单位的联系,严把项目资金来源关口,做到“无资金来源不评审、不开工”,确保相关股室及领导掌握预算单位工程情况,为后续资金拨付打下良好基础,促进项目有效推进,减少债务风险。四是实行“七级审核制度”,采取初审人员、复审人员、终审人员、中心主任、分管领导、局长、县领导七级审核制度,明晰不同职责,厘清各自责任。
二、优化服务举措,提升评审服务效能
一是统筹保障重点项目。建立“从优从先”工作机制,对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县重点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其他项目评审的情况下,统筹力量,集中攻坚,优先交办、优先评审、优先出结论,开辟评审“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出成果,保证项目在手“及时办、限时结、不拖沓”,落实责任制,提升服务效率和项目限时办结率。二是优化沟通跟踪指导。提升评审管理服务水平,主动沟通交流,详细告知送审流程、送审资料、评审方式,安排专人耐心解答,严格统一标准,对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突发事件等及时交流沟通,提出合理建议,提升评审管理服务水平。三是科学服务转变职能。控制造价的关键是设计阶段,严把财政资金使用关,以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政府投资为主线,多措并举协助项目单位把好前期设计关,变“就设计图纸评审”为“方案优化评审”,实现“评”与“审”的结合。
三、建全防控机制,筑牢廉洁底线
根据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要求,严把项目评审关口,从财政评审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入手,建全内控机制,按照“主动防范、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守住底线”的总体思路,从制度执行、廉政、外部三个风险类别,对财政评审全过程进行防控排查,对排查出的3大风险点逐一制定防控措施,并通过建章立制的方法形成长效的防控机制。财政评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件“反腐利器”,对资金分配、财政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重点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和纪律教育学习,提高廉政意识,从源头上防止影响客观公正评审的贿赂发生。通过开展“以案说法”廉政教育、组织观看《永远吹冲锋号》《忠诚与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等警示片、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让评审人员了解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培养评审人员的道德情操和遵纪守法意识,把好关口,守住底线,打造风清气正的财政投资评审环境,确保廉洁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在财政评审范围不断拓宽、评审业务量不断增长、评审技能专业性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对财政评审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打造一支管理与专业兼优的评审队伍。以“理论+实践”双提升为培养主线,一方面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定期安排评审人员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项外出培训,针对新老定额变化,采取内部传帮带大讲堂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解,共同学习,确保评审工作不掉队、不落伍;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实践培训,从软件使用、工程计量、现场踏勘、报告结论等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更好的推动财政评审工作的发展服务,为促进财政改革的深入服务,为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服务。
据统计,近三年来,评审中心累计完成预算评审项目376个,送审金额14.07亿元,财政评审审定金额10.47亿元,核减金额3.6亿元,核减率25.59%。2023年,中方县将在做好评审风险防范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效率,为进一步稳投资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