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创新 “自选动作”,践行财政为民
近日,常宁市城乡投财务股吴股长遇到了一件棘手事,急需到财政部门办理好一笔拨款业务,否则将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但按照正常程序,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办理。该市财政局国库股工作人员了解实际情况后,立即启动“一站式”服务,仅仅用了1天就把这笔业务办好了。“财政干部工作作风就是不一样。”吴股长由衷发出感慨。这是常宁市财政局立足工作实际,倾力打造民生财政的缩影。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常宁市财政局把开展活动同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重要环节,确保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性地谋划做好“自选动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打造百姓满意的财政品牌形象。
严格资金控管
近几年来,该局严格预算编制,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启动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增长。2014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了32%;全面推行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将市直所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结算范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目录,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1-8月份,实施政府采购项目80批次,采购金额1.31亿元,节约资金1480万元,节约率达11.3%;强化财政投资评审,1-8月份,共审计项目259个,审减工程预决算资金1.15亿元,审减率达16.5%。加大对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预算绩效分析,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充分运用预算绩效评价成果,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打造民生财政
该局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千方百计保障“底线民生”,不遗余力改善“基本民生”,尽心尽力破解“热点民生”,将公共财政支出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着力改善民生质量,真正体现“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2014年1-8月份,全市民生支出达13.9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7.66%。其中,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11%、66.96%、361.75%。老百姓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和谐发展态势。
畅通“最后一公里”
该局以正“四风”为切入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加强作风建设,扎实转变作风,推进工作落实。实行限时办结制。在简化办事程序的基础上,预算拨款在指标下达后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基建预决算审核在市长审批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公文办理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实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个接受服务对象询问的工作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对群众的来信、来电和来访,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就耐心解释,说明原因;实行企业代办制。为切实搞好企业服务工作,凡涉及到企业税收奖励资金、行政收费、土地出让金等项目的,明确专人负责,限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各个服务窗口和业务股室“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请喝,一把椅子让座”的温馨场面让前来办事的群众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