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财政:“四抓四促”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8年02月24日 00:00 【字体:

  近年来,衡阳市财政局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努力克服成本增长、需求减弱、经济下行的压力,通过“四抓四促” 稳步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创下了农业产值、出栏生猪、肉类总产量、家禽出笼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二的好成绩。 

  一、抓产业规划促规模扩大。市财政局会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从抓产业规划入手,制订了《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粮食、畜禽、油茶、林木、果蔬、茶叶、席草、中药材等八大产业,并提出了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0家,创中国弛名商标10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6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8家,过5亿元的企业7家。 

  二、抓政策扶持促品牌提升。在认真研究中央、省及兄弟市州的政策的基础上,秉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坚持“两条腿走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设立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300万元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1500万元。另一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资金、税收、水电、土地等方面提出了30条优惠政策,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衡阳市政府关于工业企业及招商引资、品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切优惠政策。通过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全市名优、名牌产品大幅度增多,技术含量显著增加。目前,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新和大三湘),通过IS09000系列、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达到137家,农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7个,有273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 

  三、抓基地建设促组织壮大。紧扣“一县一特色”的目标,通过以“一流转五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建设,每个农业产业都培育打造2个以上的基地,强化对基地的包装、宣传和推介服务,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和争取国家、省级荣誉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一是进一步巩固一批优势传统基地,成功打造千万羽湘黄鸡集群养殖区、油茶基地300万亩、500万头牲猪养殖小区、优质稻基地300万亩、黄花菜基地20万亩、席草基地20万亩。二是加快培育一批新兴基地,如祁东的中秋酥脆枣基地、衡南的冬枣基地、衡阳县的山苍子基地。三是精心推介一批优质基地,如“中南油都”、“江南枣都”、“湘南香都”的名头,叫得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通过狠抓基地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298家。 

  四、抓项目建设促布局科学。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监测、领导联系办点等方式优化项目服务,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涉及农业产业化的新建或改建续建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达到101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22%,计划总投资过亿的项目达76个。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粮食、畜禽、油料、蔬菜、林木、茶叶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以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和休闲农业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衡阳财政:“四抓四促”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

997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