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财政:找准“四个点”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8年10月23日 00:00 【字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衡阳市财政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压实政治责任、高位推动,奋力开创全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找准着力点。大力实施强农富民工程,建立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保障,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持续增加资金投入。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全市市县两级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投入近130亿元。其中2018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5.3亿元(市财政投入5.12亿元),比上年增加3.45亿元,增长15.8%(市财政增加1.7亿元,增加39.7%),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找准发力点一是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守住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耕地地力;整合耕地地力补贴资金、产粮大县奖补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粮食生产发展资金,引导“优惠农担-粮食贷”等农业信贷资金,撬动社会多元化资金对粮食生产、收贮和深加工产业投入。二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印发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衡发[2018]6号),明确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市财政加大扶持力度,2018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油茶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等工作。在统筹整合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政策性资金和农业信用担保,油茶融资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三是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安排茶叶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支持全市茶叶产业建设,争创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四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3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做强一批领军企业,做实产业示范园、特色园和集聚区,着力打造“三黄两茶”、城区蔬菜、农业示范园区等特色产业。五是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制定了农产品品牌创建奖励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全市农业品牌建设,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三、完善农村基础体系建设,找准落脚点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资金,综合运用各类涉农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近1亿元的水利、交通、生态维护等建设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道路硬化覆盖率,支持水利重点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省级财政一事一议、村庄绿化、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环境整治等资金用于美丽乡村道路修补、路肩整理、绿化亮化、村容村貌等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依托“美丽乡村”发展农村旅游,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加大公共服务类投入,努力完善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补助、“贫困地区就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补助”、农村低保制度及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农村养老等政策体系建设,提升全市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找准结合点。乡村要振兴,脱贫是前提,全市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今年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增加100%。同时积极对接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先后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7亿元,承接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国开行、农发行专项贷款7.78亿元。二是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结合实际制定扶贫资金使用问责办法,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和党员干部的资金管理责任。三是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将产业扶贫作为优先支持方向,通过委托帮扶、参股分红、订单收益等多种形式推动实现可持续脱贫。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和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互助合作,促进共建共享,引导产权流动,帮助贫困群众更好地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衡阳财政:找准“四个点”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99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