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关于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0年10月22日 09:10 【字体: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财政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因此,如何做好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事关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能否得到落实,事关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形象,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安全有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近日,新化县财政局组织人员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该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了该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但由于受政策、财力等因素影响,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涉农补贴政策贯彻执行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加强对涉农补贴工作的领导。该县自2005年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涉农补贴资金到位的重要性,时常为各级领导干部敲响警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刻认识到落实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事关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的领导,该县各级各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2006年,县委、县政府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由县财政局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的通知》(新办发〔2006〕8号),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责、严肃纪律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2007年7月1日第9次县委常委会议又进一步就涉农补贴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该县涉农补贴资金的顺利发放。

  (二)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该县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低保、能繁母猪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移民后扶补贴、家电汽摩下乡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均通过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实行“一卡通”发放,全县有邮政储蓄网点的乡镇在邮政储蓄网点兑付,没有设立邮政网点的乡镇,通过农村信用社实现存折兑付,均采取一户一折的方式兑付各种涉农补贴资金,从源头上杜绝了各种挤占、截留、挪用和抵扣税费的问题,保证了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及时和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党和政府给农民的温暖完完全全落到实处。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确保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该县作为一个拥有120万农业人口的大县,每年的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加上库区建设资金就达1亿多元,为了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确保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充分发挥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县委、县政府及财政、移民、经管等管理部门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级移民后扶扶持项目资金管理机构建设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村账乡代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使该县的涉农补贴资金、扶持资金的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轨道,确保了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

  二、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情况。2007年,娄底市财政局按该县计税面积64.4万亩,每亩45.3元的标准下拨该县“两补”资金2917万元。该县核实补贴面积64.95万亩,测算粮食直补标准13.5元/亩,农资综合补贴标准31.8元/亩,共计落实“两补”资金2942万元(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垫付25万元);2008-2009年,该县按粮食直补标准13.5元/亩,农资综合补贴标准80.6元/亩,每年共计落实“两补”资金6111万元。发放程序为:乡镇核实补贴面积后,由县财政局按核定的面积和补贴标准下发资金文件,乡镇财政所把补贴资金按规定落实到每个农户并将信息录入到乡财局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和相关股室审核无误后,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代发银行,代发银行将资金打入补贴对象的“一折通”。

  (二)良种补贴资金情况。2007-2009年,按着补贴面积850671亩、888454亩、509475亩,上级财政下拨该县良种补贴资金分别为924.02万元、1162.16万元、664.50万元。该县按照水稻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为早稻10元,中稻15元,晚稻7元,每年实际补贴分别为924.02万元、117.12万元、509.48万元。良种补贴资金发放程序与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基本相同,全部通过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实行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2007年,该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共补贴机具177台,其中中型联合收割机11台计7.7万元,手扶式插秧机2台计1.2万元,履带式拖拉机1台计2万元,小型盘式拖拉机8台计3万元,水田耕种机154台计6.16万元,总计完成资金20.06万元;2008-2009年,补贴资金分别为90万元、220万元。补贴操作规程为:具体补贴标准我们严格遵照《湖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执行,在经营上严格执行定点经销商制,凡有购机意向的农户到补贴机具定点经销商处看机选型,确定机具后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县农机局申请购机补贴,县农机局对申请机具和数量是否符合规定审查合格后,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然后农户凭补贴协议到定点经销商处购机,与经销商在最高销售限价内商定购机价格,按扣除补贴额后交款提机。需要说明的是,2007-2008年,在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实施中,由于该县农机局原有关主要领导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致出现了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相关人员已被严肃查处。现在,该局党组从人员业务素质、制度建设、群众监督、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加强了监管、整改,成立了项目监督领导小组,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遵守省局提出的“三个决不能”和“三个严禁”,所有项目实施阳光操作,对补贴机具进行公示,充分接受群众监督。

  (四)关于移民后扶资金落实情况。该县的移民后扶政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上级核定该县移民后扶人数为231047人,按人平600元计算,每年移民后扶资金是13862.82万元。移民后扶资金的使用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直补到个人,另一块是用于村项目建设。2007-2009年,上级下拨该县移民后期直补资金为13862.82万元、13862.82万元、3465.71万元。每年全县直补个人7784.91万元、7824.65万元、1961.77万元,村项目资金为6077.91万元、6038.17万元、1503.94万元。直补到个人的资金由移民部门审核提供直补到个人花名册,由各有关乡镇财政所将花名册录入乡财信息网,采取“一卡通”的形式,通过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直接发放到移民个人。直补到人资金通过移民、财政协商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半年发放一次的办法。用于村项目建设的资金,根据新政办发〔2007〕30号文件规定,由村理财小组、村项目实施小组民主择项,报乡镇、县两级审批后实施。资金由县财政部门拨付县移民部门、县移民部门拨付村账乡代管中心。项目由村组织实施,乡镇组织验收,县移民、财政部门负责抽查验收。

  (五)能繁母猪养殖补贴资金情况。2007年,上级拨付该县能繁母猪养殖补贴资金327.25万元,县财政配套42.05万元,补贴标准为50元/头,全年全县共补贴能繁母猪73860头共计金额369.3万元。2008年,上级拨付该县能繁母猪养殖补贴资金605.95万元,县财政配套119.99万元,补贴标准为100元/头全县共补贴能繁母猪72594头共计金额725.94万元。能繁母猪养殖补贴资金发放流程为:各乡镇逐村逐户造册登记,登记表由驻村干部、村支书、村级动物防疫专干先签字认定,并进行公示后报乡镇汇总,汇总表由乡镇长、乡镇动物防疫站长、财政所长签字盖章后,报县财政局和畜牧局,补贴资金通过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实行“一卡通”发放到农户。

  (六)家电、汽摩下乡补贴资金情况。家电下乡是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升农民购买家电产品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2008年12月份,该县正式启动家电下乡工作。按着家电补贴每台13%,汽摩补贴每台10%的标准,截止到2009年底,该县补贴家电42385台共计金额888.51万元,补贴汽车1542辆共计金额639.42万元,补贴摩托车14751辆共计金额873.11万元。补贴资金的申报和发放主要程序为:农民到指定家电下乡销售点购买招标确定的产品后,持购买产品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明原件、户口簿原件、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示卡、购买人储蓄存折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所申报补贴,乡级财政部门初核后,报县财政部门,县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在农民提出申请的3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从特设专户直接打入到申请人的个人储蓄账户之中。我省的补贴资金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乡镇财税信息网)”实行“一卡通”发放。

  (七)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资金情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县财政局站在“以人为本,勤政为民”的高度,以“低标准、窄范围”起步,2007-2009年,县财政局按照月人均补差30-40元的标准,分别兑付低保补贴资金255.56万元、1053.35万元、1714.30万元,惠及97750人(次),较好地维护了农村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2007-2009年,该县兑付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资金分别为4342.67万元、7255.70万元、7100万元,三年来共计补贴资金18697万元惠及172034人(次)。有效地缓减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改变了贫困农民“小病扛、大病熬”的状况,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老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事业得发展”的初衷。为了保证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资金的安全完整发放,该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民政资金管理的通知》,在商业银行开设了相应的财政专户,及时将本级预算安排的资金与上级财政拨入的补助资金一并存入县财政专户,补贴资金由县财政专户直接拨付到各乡镇的社保资金专户,严格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项调度,封闭运行,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三、涉农补贴资金效果

  国家实施涉农补贴资金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调动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了农村稳定大局,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近几年来,新化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百折不回的信念致力发展,以攻坚克难的作风加速赶超,迎来了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好的时期。县委、县政府坚定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着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加大建设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贯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倾尽全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后扶工作,23万多水库移民普遍受惠;支持教育、促进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坚持财力分配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倾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200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4.8亿公斤,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31家,形成了粮食、养殖、中药材、竹木加工等农业优势产业;在中央惠民政策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下,该县农民人平纯收入逐年增加,农业发展持续提速,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大局更加稳定。截至2009年底,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由1999年的18.7万人减少到8万人,减少了57%;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095元增加到2178元,增长98.9%。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尽管该县各种涉农补贴资金政策的落实,有力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按照上级要求在4月份要落实到农户,而此时无法核实农户的实际种粮面积,所以只能按计税面积进行落实,造成了有些农户抛荒得补贴。建议两项补贴的落实时间推迟到年底。

  (二)国家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尽管绝对数字很大,但分到每个农户数目却不大,对促进农民发展生产的作用也不是很大,这些钱也许无法抵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给他们带来的损失,这些资金的分散,不利于农村集中财力办大事。因此,建议把一部分涉农补贴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县级配套资金难。近年来,随着各种民生政策的不断出台,象能繁母猪养殖补贴资金等要求县级配套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而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8亿元,财政供养人员却达3.2 万,人平财政收入只有383元,每年的预算安排只能保干部教师基本工资,却要配套如此多的资金,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建议上级充分考虑国扶县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国扶县的支持力度,增加该县的可用财力。


新化县关于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998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