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当前财政收支紧张的情况下,涟源市财政部门千方百计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积极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时着力在改革投入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十一五”时期市财政累计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32988万元,全市参加医保人数达到103.6万人。全面推行新农合协议筹资新模式试点,并对五保户、低保户、计划生育优扶对象和部分困难优抚对象的参合资金由市财政全额补贴,参保覆盖面由2003年的30%提高到2011年的98%,参合资金由当初20元提高到230元,报付待遇由30%提高到8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由当初的20%提高到2011年的80%,财政补助资金由40元提高到200元,报付比例逐年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能力建设等整体功能大幅度提升,基本形成了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推行。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市财政累计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500余万元,居民健康建档率达到40%以上,初步建立起对65岁以上老人、6岁以下儿童、妇女特别是孕产妇等不同人群的常见疾病筛查和精神病、传染病等特殊病人的常态化管理机制,预算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实现计划免疫全覆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完善。
三、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序推进。全市19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1年6月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非基本药物全部取消。市财政在年初预算中优先重点安排医改配套资金2058万元,用于弥补因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收入。现已累计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1000万余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公益性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福利性全面凸显。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强力实施。经过调查统计,初步核定全市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任务为5022万元,财政部门据此核定医改综合补差收入3500万元,并按照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核拨各单位补助资金,初步建立起以医疗任务促服务,以绩效考核促效率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